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37]嗚呼,酒也,“萬惡假汝名以行之”!

當然,在宦官與酒的問題上,不能簡單化地認為宦官專幹壞事,毫無貢獻可言。不,宦官人數眾多,人品、才能,參差不一,其中的某些佼佼者,對明朝的文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38]有的宦官精於釀造技術,儲存制酒秘方,這對釀酒業的發展,無疑起了促進作用。謝肇淛(1567—1624)在評論宦官所釀之酒時說:“大內之造酒,閹豎之菽粟也;而其品猥凡,僅當不羶之酥酪羊羔。”[39]這種一筆抹殺的論調,顯然有失公允。愛屋及烏,未必可愛,而恨屋及烏,則未免可笑了。

三、酒與政風

明初左丞相胡惟庸(?—1380),是被朱元璋坐穩全國第一把交椅後“烹”掉的“功狗”之一。《明史》將他列入《奸臣傳》。近來有人著文為胡惟庸全面翻案,認為他的那些罪狀,乃羅織而成,純屬朱元璋一手炮製的冤獄。這當然是可以研究的。但胡惟庸此人,身居高位,生活奢靡,政風不佳,而其貪酒好飲,又不能不影響他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最令人稱奇的是,他竟挖空心思,養了十幾只猴子,像人一樣,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經過訓練後,這些猴子能行拜跪禮,會打躬作揖,還會跳舞,而吹的竹笛,居然聲音悅耳。如有客人來,便叫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