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善其心,況其有不善乎!宜其歷年以千數,而聖人之經卒於不明,而學者莫能資其言以施於世也!予悲夫《洪範》者,武王之所以虛心而問,與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為傳注者汩之,以至於今冥冥也!於是,為作傳,以通其意。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大宋遺事 第八十五回(5)
嗚呼!學者不知古之所以教,而蔽於傳注之學也久矣!當其時,欲其思之深、問之切,而後復焉,則吾將孰待而言邪!孔子曰:“予欲無言。”然未嘗無言也!其言也,蓋有不得已焉!孟子,則天下固以為好辯。蓋邪說暴行作,而孔子之道幾於熄焉,孟子者不如是不足與有明也!故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夫予豈樂反古之所以教,而重為訁堯訁堯哉!其亦不得已焉者也!
原是給學生與一般讀者看的,給皇上看似乎不大合適。可這裡又有自己寫《洪範傳》的初衷與宗旨,要是略去,太可惜了!而且,皇上還可能看不明白,還是留著吧!反正,在金殿上已經稟過皇上,原是教學生用的。皇上一向大度,虛懷若谷,想來不會計較。再補一份摺子說明原委,也就行了。這麼想著,到底留下後記,只連夜又趕寫了一篇摺子說明緣由。
第二天,安石應命將《洪範傳》獻給了皇上,又就後記作了一點解釋。皇上一團高興,根本沒去計較。至於他究竟讀懂了多少,能不能應付實事,則只有等著看將來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大宋遺事 第八十六回(1)
另排座次越俎代庖
獨佔鰲頭擁政為先
熙寧二年的貢舉改革討論,一時雖沒有結果,但今年的進士殿試,到底廢了詩賦,只有策試了。所謂殿試,考場一般都設在崇政殿兩邊的偏房裡。據說,宋太宗是親自閱過卷的。因為臣下看他太辛苦,建議委託大臣算了,他也樂得順水推舟,殿試這才都改成由大臣實際操作,皇上不過掛個空名罷了。雖說只掛空名,照規定,那程式倒也相當周密,嚴絲合縫。
按規定,凡殿試,既有初考官,也有復考官,還有編排官、封彌官等等。考試前一天,崇政殿就將桌椅擺好了,一桌一人,名字也要貼好;另將號位,在宮門外張榜公佈。第二天一早,參試的人在宮門外行過禮,再魚貫而進,對號入座。試卷是由內侍分發的。考試的人接到試卷,先要將自己的姓名籍貫,寫在右上角。做完試題,再由內侍將卷子收點清楚,統一交給編排官。編排官要將參試者寫在右上角的姓名籍貫統統去掉,另外換上特別的序號。搞定了,再交給封彌官謄清校好,一字不差,蓋上大印封好。只有這時,才轉給初考官評閱,定出等次。初考官看完,再封好交給復考官重審,他們也要定出等次。複審官審定,還要交給編排官再看,編排官也有權定等次。有爭議,或協商,或重考,或各存己見報請皇上裁奪。一切妥當,才正式將編排官排的序號,與參試者的真實身份對照合一,連同試卷,上報、存檔。皇上批覆後,再正式張榜釋出。考試成績,共分五等:學識優長,詞理精絕,為第一等;才思該通,文理周密,第二等;文理俱通,第三;文理中平,第四;文理淺疏,第五。這五等取試的名目,也各不相同:第一、第二兩等,為及第,三等曰出身,四等、五等曰同出身。初考、復考、編排等官都有閱卷評定等次的權力,慎重固然慎重了,卻難免有雞爭鴨鬥、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尤其是在###激烈的當口,更難免刀光劍影了。
今年的殿試考官,安排就透著玄勁。呂惠卿是初考官,宋敏求宋次道是復考官,蘇軾則做了編排官。這是各方勢力均衡的結果,還是各自大意,沒考慮到閱卷後的紛爭,大概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了。或者也有可能,兩者兼而有之。不管怎樣,考試、評判剛結束,可就吵得一塌糊塗了。分歧,主要集中在福建路邵武軍邵武縣舉人葉祖洽身上。
這葉祖洽字敦禮,不僅學有所長,因為身處下層,地域偏遠,對國情民情無不都有所瞭解;又是山野里長大的,也透著一股憨勁倔勁,想到什麼說什麼,考慮不到別的彎彎繞。崇政殿繳過卷子,就回連升客棧等訊息去了。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竟會成為考官們明爭暗鬥的利器!要知道,沒準還真能將他嚇回去了呢!
惠卿閱完卷子,將葉祖洽判了個二等,高中及第。還有陸佃等,也都高高地中了。到復考官宋敏求等人手裡,匆匆一閱,也透過了。都是過來人,知道其中的艱辛。中個進士千難萬難,不是實在說不過去,或有特別嚴重的問題,能過也就過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一定要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