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部分

個吳充,資歷、人望等各個方面雖都夠格,尤其是比別人更懂實際事務,可他與安石是兩親家,安石的女兒嫁了吳充的兒子,已經權了三司使,安石說什麼也不同意他做參知政事!皇上想想也是。一來二去,又落到馮京頭上了。這官場上的事,誰能說得清楚!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宋遺事 第九十一回(1)

立保甲圖長治久安

驚民變興斷指之謠

司馬光與馮京這一出一升之間,朝廷也發生了其他一些變化。最主要的,大致有兩件事:一是,三司條例司並歸了中書;二是,曾布成了一顆上升的新星。

三司條例司,不是早就成了不少人的眼中釘了嗎?凡上書反對新法,就沒有一個不提三司條例司!到陳昇之為相,不還動過它的念頭,叫安石給堵回去了?後來,是韓絳進了條例司。兩府中除了陳昇之,文彥博也一樣請求過皇上,要求罷去條例司,並歸中書。神宗聽都聽煩了!但也不能一口拒絕,只說等事情告一段落之後,再看。眼見許多事情都大致有了眉目,神宗又徵求安石意見了:“愛卿,三司條例司做了許多事情,功不可沒。眼下,主要事情都有眉目了。等手頭的事情大致了結了,是不是可以將它併到中書去?這是許多人的一塊心病,不去掉,他們始終坐臥不安!”

神宗最後的調侃,叫安石忍不住笑了。變法的主要策劃工作,確實可以說已經大體完成了:有些已經形成法規,正式實施了;沒實施的,也有了條文,正發往全國廣泛徵求意見。當然,肯定還會有沒想到的東西,那可以在未來慢慢發現,不一定非得靠現在這個機構。原是權宜之計,既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還留著幹嗎呢?條例司培養鍛鍊的一批官員,已經逐漸成熟,也應該讓他們到各個衙門或地方去發揮作用。有些事情,正好名正言順地併入相關衙門去辦。中書有韓絳與自己在,升之大抵病假多於上班的日子,公亮原是不妨事的,併入中書也無大礙。皇上已經提過不止一次,君命哪有不遵之理?問題是要做好善後工作,充分發揮這一部分人的骨幹作用。

“陛下說得對,是該將條例司並進中書了。”安石說,“正如陛下所說,條例司功不可沒,在那裡勾當公事的應當有所安排,讓他們各安其位,繼續為朝廷效力。就臣看來,這一批人裡頗有一批人才!”

“那是自然,朝廷好不容易培養鍛鍊的人,怎麼能不用?你們先拿出意見,朕再斟酌!”神宗說。

斟酌的結果,三司條例司併入中書條例,所有條例司的吏員都轉成了額外的在編官員,原來的任官則大體都得到了升遷;原歸條例司管的青苗法、農田水利、差役等事,劃歸了司農寺。原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呂惠卿,加集賢校理,同判司農寺,成了司農寺的主管官員。原任同判司農寺的人,則改成了兼判,就等著調走了。惠卿一進司農寺,就請示朝廷,改組加強了司農寺的力量,提高了屬下的待遇。正準備大幹一場,父親卻不幸去世,他只能離職守喪了。

皇上既看好曾布,官運還能不一路飆升嗎?不過等著機會罷了。曾布先已由刪定編輯敕文,改為編修中書條例。惠卿一守喪,有了空缺,神宗立馬又將他由著作佐郎升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補了惠卿的缺,由正八品升成了從七品。眼見司農寺也需要得力的人去主事,很快又讓曾布同判司農寺了。曾布自己不願講書,好歹請求皇上免了講書,改為集賢校理,兼中書戶部檢正官。惠卿之後,也就數他最耀眼了。

也就是惠卿與曾布前後手,司農寺做了一件大事:頒佈了《畿縣保甲條制》。一項新立法,所謂保甲法,開始在京畿各縣正式試行。

這項新法,原是源於安石的一個夢想:恢復府兵制。

府兵制也是范仲淹的一個夢,十件事中列在第七條,那是早就破滅了的!仲淹十事,有的還多少折騰過一陣,唯獨這府兵制,連個氣泡兒都沒鼓起來,就無影無蹤了。這樣一個無法兌現的夢,安石怎麼還要抓住不放呢?他也是萬不得已!

大宋三冗,官冗、兵冗、費冗,第一要害卻是兵冗。兵一多,可不是官也多了,費也多了嗎?治了冗兵,其他兩冗也就不難根治了。兵冗到了什麼程度?慶曆年間單是常備軍——禁軍與廂軍,還不算番兵與鄉兵,就到了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其中八十二萬六千是禁軍,四十三萬三千是廂軍。皇祐年間更達到一百四十萬之多。英宗時裁過軍,蔡襄當三司使的時候,禁、廂軍合計是一百一十八萬;後來,減到一百一十六萬。這一百多萬軍隊,是個什麼概念?英宗治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