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未受到廣泛支援,但也未完全被否定。一方面,對於在日本發現的大量與馬有關的海外製造的物品,目前尚無其他令人信服的解釋。另一方面,令人吃驚的是,《古事記》與《日本書紀》提及馬的次數不多。

這並非不可能,但似乎較可能的是,崇神屬於大和氏族,而該氏族逐步增加其權力與權威。在這方面,他們與其用單純的軍事對抗,毋寧極度依賴談判與說服,無疑地也使用威脅與高壓。他們偏愛的方法似乎是吸收那些在彌生時代已建立地盤的地方首長,在大和國家裡給他們官位。大和朝廷使用官階與頭銜,讓那些可能製造麻煩的原本是獨立地方政權的人在皇室體制中有個人地位。

可能的話,與其直接面對強大的威脅,毋寧加以吸收;與其單純地嘗試摧毀潛在對手的力量,不如借用其力量;這樣的策略在今日日本仍普遍為人們所偏愛。

可能的話,與其直接面對強大的威脅,毋寧加以吸收;與其單純地嘗試摧毀潛在對手的力量,不如借用其力量;這樣的策略在今日日本仍普遍為人們所偏愛。

K。 Mushakoji認為日本對對手的戰術是“合併”。K。 von Wolferen認為整個日本體系是基於互相適應之利益的調和。M。 Kitahara(心理學者)形容歷史上日本人偏好對潛在威脅採取的態度為“認同侵略者”,亦即與其企圖對抗該威脅的強點,不如加以吸收。另一方面,日本史也顯示,當敵人被視為軟弱時,日本人不會或不太會避免對抗。

在日本史的早期階段這一策略就已被確認,可見如此傳統的源遠流長。

在有地位意識的時代,大和朝廷有必要頒授官階與頭銜給其吸收的地方首長。大和行政體系是高度階層化的。豪族皆有氏姓。氏以表示血統,姓則呈示身份之高貴,各氏之姓,皆為世襲。物資與服務的供應由被稱為“伴”或“部”的職業團體為之,他們有許多人是朝鮮移民。最下層人是奴婢。高度階層化是日本人偏好的一個特色。

確切日期仍不清楚,可能在4世紀與5世紀期間,大和權威不是絕對的,而是在氏族同盟之中處於“對等者之間的首位”。然而,至6世紀早期,大和皇室似乎已崛起為惟一佔優勢的家系。從這時起,出雲地區的統治者開始向大和統治者納貢。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五節 古代國家出現(2)

下面這首據聞是雄略天皇(456~479在位)寫的詩,透露出他對於建國的感受:

伊人挽籃,籃何盈盈。

伊人攜鏟,鏟何纖纖。

採藥山沿,玉人翩翩。

趨近相問,家住何方?是何芳名?

朕有大和地,廣土至天際;

朕有大和地,眾民皆我御。

欲知家與名,且聽朕一言。

大和國家很快地以接受並促進佛教的方式鞏固其地位。大和國家內特別強大的蘇我氏尤其支援佛教。像當時許多貴族家族一樣,蘇我氏是朝鮮人後裔,他們可能感覺,比起土著,他們和佛教的關係較密切。佛教在6世紀中葉從朝鮮半島被引進,特別是由百濟王國的僧侶學者所引進。100年前將文字引進日本的也是百濟學者,他們對於後來輸入佛教大有幫助。

百濟學者能書寫漢文(諺文是後來的發明)。日人將漢字予以簡化,作為書寫日文的表音文字,這一過程是幾百年間的逐漸演進。從很早期起,日本不乏能讀寫漢文的人。然而,有系統地將漢文引進日本乃是5世紀百濟學者的功勞。

蘇我氏正開始依靠諸如通婚等手段控制皇室,他們把佛教視為發展國教的手段,以鞏固其政治控制。從用明天皇(585~587在位)開始,他們無疑地說服了皇室接受佛教。

皇室本身也認為佛教在政治上非常有用,佛教能把這個新國家團結起來。皇室接受佛教也意味著,佛教的傳播有助於皇室權威被人民接受。此外,很重要地,佛教給這個剛崛起的國家某種程度的中國式威嚴與文明。雖然佛教起源於印度,不是中國,並且是經由朝鮮引進日本,不是直接來自中國,但在當時佛教在日本被視為是中國的,而不是印度的或朝鮮的。

日本很想被別國認真看待。這不光是為了阻止可能的進一步入侵而已,這是做到最好、變成強國的一項衷心的願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很快地吸收中國文化,直至最後日本可能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中國,沒有其他東西可學習的了。在此,我們再度看見日本人願意去學習、模仿,然後吸收他人長處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