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年成書的《漢書》可以找到。《漢書·地理志》提到由100個王國組成的倭地(早期中國史書稱日本為“倭”),倭人定期攜貢物來漢朝在朝鮮的領地樂浪郡(建立於公元前108年)朝貢。較詳細的描述可以在公元297年成書的《魏書》裡找到,《魏書·倭人傳》也記載了當時的朝鮮、滿洲。
《倭人傳》描寫魏使臣在公元240年訪倭地,對100個倭國中最強大的邪馬臺國描寫得最詳細。邪馬臺國由一個沒結婚的巫術女王卑彌呼統治。她是一個在多年戰爭後獲得權力、“事鬼道能惑眾”的謎樣人物。她定居在城堡裡,由一百名男子守衛,一千名婢女、一名男子服侍。她透過這名男侍和外界溝通。她關切靈界的事,把統治的行政事務交給其弟。
依照從至少公元57年以來有些倭國統治者遵守的習慣,卑彌呼在238年派遣朝貢團來魏。
《後漢書》提及來自九州西北部的倭奴國使臣來漢朝朝貢之事。公元57年,光武帝頒給倭奴國使臣的“漢倭奴國王”金印,1784年在福岡縣被發現,學者普遍認為該印是真的。
結果,像那些倭國統治者一樣,她的統治地位獲得魏的承認。然而,和其他倭國統治者不一樣的是,她似乎被承認為整個倭地的統治者,不光是被承認為倭地之中一個王國的統治者而已。她也獲得魏帝贈送的禮物,包括衣料、珠寶及鏡子。她送給魏帝的禮物包括奴隸、衣料及硃砂。
依據《倭人傳》,卑彌呼死於248年,享年65歲,埋葬時有一百名奴婢陪葬。她死後欲立男主,邪馬臺國復陷於大亂,統治者們重新協議,立卑彌呼宗女,13歲的壹與為王,國漸安定。
邪馬臺國是當時日本的權力中心,其他大多數倭國都效忠它。邪馬臺國究竟位於何處,一直是學者爭論的焦點。對《倭人傳》的描述有極為不同的解釋。大多數專家認為,邪馬臺(Yamatai)就是幾百年後在奈良盆地出現的日本第一個國家大和(Yamato)朝廷,但有些學者則認為邪馬臺國位於北九州。一個彌生時期權力據點遺址最近在九州西北部佐賀縣被發現,給九州論增添若干分量,但還不足以推翻一般學者對奈良論的支援。卑彌呼墳墓顯然尚未被發現。
《魏書·倭人傳》與其他中國文獻有關倭地的描述,乃是彌生時代與較早時代之間的一大差別——從史前史轉變成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這個時代本身是短時期內發生劇變的時代。在這一時期,人們從狩獵者、採集者變成耕種者,使用的工具從石器變成金屬工具。居所變為固定,社會變成明顯階層化。這些變革是社會、政治統一成為國家的經濟、技術基礎。
第五節 古代國家出現(1)
古墳/大和時代
(大約250年至710年)
卑彌呼埋葬時有一百名奴婢陪葬,顯然需要一個大墳——依據《魏書·倭人傳》,大墳直徑一百步。這將為此後幾世紀開創新風氣。當社會更加階層化之際,統治者想在其在世的幾十年的生命結束後誇示其地位。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那樣,巨墳被建立起來。以日本來說,它們通常是自平地隆起的大墳,周圍圍繞著被稱之為“埴輪”的中空的黏土小雕像。
埴輪有點神秘,但似乎是墓碑與象徵地位的物品的組合。墳墓內也有物品,可能是來世用的。這些物品之中有許多也是象徵地位的物品,但它們並非都是用來是誇示的。墳墓裡也有大量武器,統治精英們無疑擁有在必要時用武力維持其地位的能力。
古墳是本時期適宜的物質象徵。然而,本時期最重要的特色是大和國家的出現,大和國家命名是因為其權力據點設在奈良盆地大和之故。
大和的卓越成就構成《古事記》與《日本書紀》敘述的要點。我們先前得知,除了似乎以談判方式勝過以出雲作為權力據點的對手之外,這兩本史書並未透露太多的實際過程。日期也不可靠。大多數專家現在相信,第一位可證實的天皇是崇神。《日本書紀》記載,崇神是第十任天皇,死於公元30年,而《古事記》的記載是公元258年。事實上,318年似乎最可能。
有人認為,崇神可能是4世紀來自朝鮮的一群騎馬民族入侵者的領導人,而建立大和國家的是這些騎馬入侵者。
“騎民民族”理論最先在20世紀40年代晚期由史學家江上波夫提出,現在已有若干衍生理論。在最近幾年,Wontack Hong 提出另一衍生理論,認為百濟國王入侵日本,導致360年大和國家的統一。“騎馬民族”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