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戲,兩處相隔不遠,以後幾年都在開展友誼比賽。留在村裡的幾個年輕人,也都經過了劉國璽的調教,粗通了種香菇的技術,開始單練了。樊定金、姚梅夫婦也不示弱,他們繼續在果子峪村及其附近的村裡推廣黃背木耳的種植技術,同時也搞香菇,兩種食用菌的生產週期正好錯開,互不影響。有人說姚梅:“你們把技術都傳授出去了,別人一學會,不是搶了你們的飯碗?”姚梅說,“你只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有個雜誌上講了一個道理,說是你要有幾個雞蛋值不得賣,一籃子雞蛋提著上街賣,要是辦了一個養雞廠,收雞蛋的就會上門來買。國家這麼大,有多少木耳、香菇也不夠用,產量越大時,才有人上門來買,光我這一家形不成市場。”這話傳給我這裡時,我不禁對這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由於有濃厚的學習精神而產生的遠見卓識大為感動,這個小事成了我向上彙報和在全鎮大會上多次引用的最好典型。
形勢真的由星火向燎原的方向發展。班子裡同志們都感到非常振奮。有了成就就有了功勞,有了功勞就有了興奮點,有了興奮點就會充滿信心,大家幹得更加順手、更加起勁。我心裡已經意識到,用這個方法來發展支柱產業才算找到了一條最好的途徑。這是一個艱苦細緻的過程,想透過行政命令一夜建起一個支柱產業,是根本不可能的,欲速則不達啊!同時也清醒地感到,儘管有了這樣好的勢頭,要想在全鎮全面鋪開,“行百半九十”,距離目標的實現還十分遙遠。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鎮委書記 (30)
第三十章
巨手擎太陽鎮中建雕塑
毛賊偷花菇灌河興產業
春亭是在四月底離開灌河的,直到次年三月份才安排鄧中坤來接鎮長,這一年的時間裡,我就書記、鎮長“一肩挑”了。一肩挑有一肩挑的好處,一是並不覺得更忙一些,二是獨斷專行、隨心所欲時就沒有了顧及,不必要再做黨政兩個正職商量來商量去那種官樣文章。“一肩挑”時,確實能夠體現出黨政領導團結得無比堅強。
當頭頭的,幹工作有時就像“猴子掰玉米”,夾著了這一個,把另一個給丟掉。灌河中學已經建成,我就沒有再考慮還有什麼善後的工作要做。一天,已經退休的老鎮長周禮讓和本地教育界德高望重的林恆昌老師幾個人,又來找我。一見他們,我心裡就說,八成又是灌河中學的破事兒,臉上就有點煩。果然,這個“大炮”周鎮長說,“賀書記,你曾經答應過,灌河中學建好以後,要刻石碑留念,好給集資的社會賢達、人民群眾一個交待。這一年多了,你再也不提這事,我們有點著急,要是不辦這件事情,你就是調走了,我也抱著你的腰,不叫你走!”我一想,是有這麼一回事兒,看來不能再拖了,應該辦一下。就讓他們幾個與教辦室田萬春主任一道拿方案,搞預算。
不幾天,他們一群人就要求彙報,我就召集幾個副書記和副鎮長魯新慧聽一下。不聽則已,一聽覺得一無是處。他們要在學校院子的正當中立上一塊巨大的石碑,把所有參與集資的人員及數額都刻上去。我想一想,這不是墓地,又不是寺院,也不是道教聖地;集資人不是誰的後代,又不是信男善女,也不是為了燒香還願。所以在學校院子裡立一塊石碑實在不倫不類,把青少年茁壯成長的地方搞得陰森森的,有點大煞風景。就建議是否把捐資的人員按照貢獻大小分別刻在一塊塊小石板上,鑲嵌在院牆周圍,大家討論了以後,覺得還可行,只是不太醒目。一說醒目,我計上心來,認真地思索了一番,下了話:“這樣辦,我們就在學校中心處,建一個標誌性的雕塑。最下邊,搞一個五花辦花壇,像徵祖國的花朵;花壇的中心處建一個四面體,象徵著四個管理區的人民群眾,四面體周邊貼上紅色大理石刻,前面刻一個集資重建灌河中學的由來、意義類的碑文,另三面就刻成捐資人的名單,萬元以上的佔東面,千元以上的佔西面,其餘放在後邊。四面體的上方搞一雙大手,大手托起一個鮮紅的太陽,用這個雕塑寓意我們全鎮的父老鄉親、社會賢達用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有了太陽,下邊的五花辦則象徵我們的孩子向陽茁壯成長。”老實說,這個構思太直白了,沒有什麼奇巧之處,可大家仍然叫絕,又建議把旗杆座建在花壇前邊,每週在這裡搞一個升旗儀式,就把愛國主義教育和紀念建校的功臣們緊密結合了起來,我點頭說,“行,不錯不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碑文起草以後,報給我審閱,我一看那半文半白的、沒有一點現代氣息的狗屁文章就來氣,毫不客氣的給“槍斃”了,親自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