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爾·孟第斯等這些德國籍的導演在英國攝製的作品都沒有什麼價值可言,只有在《卡里加里博士》裡擔任過演員的弗利特里希·費埃爾導演的那部新穎的、兼有表現派手法和《三分錢的歌劇》一片風格的影片《盜匪交響樂》(1936年攝製)是一個例外。

另一方面,幾家美國影片公司此時也決定在英國攝製一些質量較好、由來自好萊塢的電影創作者導演的影片。但它們攝製出來的影片從《亂世英雄》到《大衛·科波菲爾》,同一些在好萊塢攝製的英國題材片沒有多大區別,例如哈洛德·許斯德在英國攝製的第一部彩色片《清晨的翅膀》(1937年)或山姆·伍德攝製的富於技巧和悱惻感人的《萬世師表》,就是如此。

柯爾達那種國際性的豪華巨片,並不是英國此時期的優秀作品,而且這種影片對英國電影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發生的尖銳危機,反起了促成的作用。但此時某些導演卻時常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真正的英國流派。例如,安東尼·阿斯奎斯在試拍了幾種樣式的影片以後,曾根據蕭伯納的戲劇攝製了《賣花女》。影片主要演員李思利·霍華德曾參與導演這部典型英國式的、可以列入老式戲劇片的作品。這部影片在攝影和分鏡頭上的卓越技巧為後來勞倫斯·奧立弗改編莎士比亞的戲劇開闢了道路。

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是戰前英國電影界最優秀的導演。他的傑作《三十九級臺階》(1935年攝製)是一部由瑪德蘭·卡洛爾和羅伯特·杜那特精彩演出的偵探片。希區柯克在這部影片裡最大的優點是他以十個有特徵性的或最生動的景象,即從遊藝場到政治集會與救世軍,從蘇格蘭的田野到雄偉的鐵橋等等,來顯示英國的現實生活。片中有不少動人的技巧,但它們從沒有陷於毫無意義的表現。這部影片對日常現實生活的描繪,與其說是顯示了剛剛形成的紀錄片學派的作法,毋寧說是體現了英國文學的優秀傳統。

希區何克的作品數量很多,多種多樣,好壞不一。他最有特點的影片是偵探故事片。這些影片手法巧妙,攝影傑出,具有和《三十九級臺階》一片同樣的風趣(如《謀殺案》、《知情太多的人》、《怠工》等)。希區柯克還導演了一些廣播劇片(如《愛爾斯特里的呼聲》)與舞臺劇片(如《裘諾與孔雀》),並且還導演過一些頗令人生厭的古裝片,如他那部最後在英國拍攝的由查爾斯·勞頓主演的《牙買加旅店》。

當這位具有特殊才能和豐富幽默感的導演以他的模範和影響有力地促成一個新流派的建立時,有些青年導演卻徘徊於兩條極端相反的道路,即徘徊於紀錄主義和柯爾達式的影片之間。例如,邁克爾·鮑威爾在攝製了那部很象弗拉哈迪的《亞蘭島人》的《世界的邊緣》以後,又轉而攝製了一部大型彩色片《月宮寶盒》(1939年攝製),成了導演場面豪華的影片的專家。

演員出身的卡洛爾·裡德導演過各種影片,他那些好壞不一的社會題材片很受紀錄片學派的影響(如1938年攝製的《銀行假日》,1939年攝製的《眾星睽視》)。

英國電影界在1930—1940年間最為突出的大事就是紀錄片學派的形成。

約翰·格里爾遜原是一個蘇格蘭的優秀的評論家和論文作家,到1929年才開始從事電影工作,攝製了《飄網漁船》這部以捕魚為題材的影片。這部具有“交響樂式的”蒙太奇並給英國銀幕帶來一種異國情調的紀錄片,是格里爾遜親自導演的唯一作品。這部影片的成功使一些和格里爾遜一樣出身於著名大學的熱衷於電影的青年,以格里爾遜為核心,組成了一個團體。格里爾遜成了他們的製片人,獲得英國政府幾個部(如郵政部、衛生部和殖民部等等)和若干開明的資本家(如瓦斯公司、航空公司、鐵路公司、海運公司和茶葉進口商等等)的支援。這位藝術倡導人在此後十幾年中一直為很多紀錄片籌集資金。這些紀錄片中儘管有些明顯地是為宣傳的需要而攝製的,但它們卻繼承了在歐洲大陸已經衰落的先鋒派所開創的研究,加以發揚光大。

英國紀錄片學派一開始就採取了1930年各種先進的傾向,如華爾特·羅特曼的“交響樂式的”蒙太奇手法,法國先鋒派的各種傾向,維爾托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人的理論,尤里斯·伊文思最近的作品以及弗拉哈迪的經驗等等。

英國這一學派,從它開始起,就在紀錄片中使用了一種象影片《世界的旋律》那樣,將主題和變調很好地配合起來的方法。他們對於構圖、蒙太奇和攝影的興趣超過了對主題的興趣;對於那些缺少異國情調,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