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英國影片,即每年平均必須有兩個半節目用於上映英國的影片;另外規定英國影片的產量最低限度每年應達到50部。
上映英國影片的定額以後又逐漸提高,到1936年達到20%的比例。
這一法律給英國電影帶來了繁榮。影片的產量由1927年的26部提高到1929年的128部。但大部分影片是一些草率拍成的平庸作品(被稱為“定額速成品”),其中有很多作品,是以每米3英鎊的成本由美國公司攝製的。但這並不等於說所有的產品都毫無價值。外國導演攝製的影片,如德國人杜邦1928年攝製的《紅磨坊》,卡萊恩1928年根據L.奧弗拉哈迪的小說《間諜》攝製的《判決》,雖然沒有得到原來所希望的那種反響,但赫伯特·維爾柯克斯的《破曉》(又名《卡維爾小姐》,1927年攝製),摩里斯·艾爾維的《海軍上尉》(1927年攝製),卻獲得了國際上的極大成功。事實上這時期已經出現了一些很有希望的作品,如英國首相的兒子安東尼·阿斯奎斯於1928年與老練的導演伯蘭布林合制的《流星》(一部悲劇性的喜劇片),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1926年攝製的一部內容精彩的無聲偵探片《房客》。
英國第一部有聲片《訛詐》(1929年攝製)是由希區柯克導演的。他在這部影片裡表現了一個設計得很巧妙的偵探故事和在攝影角度、蒙太奇及音響對位法等方面的精湛技術。類似的技巧在安東尼·阿斯奎斯的偵探片《達特摩爾山莊》(1929年攝製)中也可以看到;但他攝製的那部以達達尼爾海峽戰爭為主題的影片《告英格蘭》(1931年攝製),有些地方卻具有紀錄片的寫實格調,雖然我們不能說他這部影片曾受到當時剛剛誕生的以格里爾遜為首的紀錄片學派的影響。
英國電影經過幾年困難和曲折的時期以後,終於因亞力山大·柯爾達導演的《亨利八世》而獲得了一個突然的巨大成功。柯爾達出生於布達佩斯,曾在匈牙利、以後又在柏林和好萊塢攝製過許多商業性的影片,他的妻子瑪麗·柯爾達是主演這些影片的演員。他們在美國攝製的一部大型影片《海倫情史》,並沒有獲得多大的成功。有聲電影初期,這位精明能幹的匈牙利人在巴黎攝製了一部豪華但卻平庸的影片《馬克西姆家的婦人》以後,來到倫敦。他在倫敦攝製的由李思廉·霍華德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婦女專座》(1932年攝製)
也沒有獲得多大成功。
影片《亨利八世》是受一部風行柏林一時的老片,即那部由劉別謙導演的《女後安娜傳》的啟發攝製的。亨利八世這個吸引人的人物由新進的演員查爾斯·勞頓生動地演出,在他周圍有茂爾·奧勃隆、埃爾莎·蘭卻斯特、羅伯特·杜那特這些配角。羅伯特·阿姆斯特朗設計的華麗服裝,由當時第一流的攝影師——法國人喬治·貝里那爾傑出地拍攝下來。這些優越的條件使柯爾達能夠創造出這部雖然不能算做傑作、至少也是一部優美作品的影片,而贏得國際上的巨大成功。英國電影十五年以來一直不能進入美國的市場,而柯爾達這位精明的企業家卻能使他這部影片風行於美國。
《亨利八世》對英國電影來說乃是一個真正“繁榮時代”的開端。1937年,英國影片的產量達到了225部,已佔世界第二位;英國電影工業擁有23個製片廠和75個攝影棚。柯爾達成為一位眾望所歸的導演,獲得了大量的資金和美國某些資本家的支援。他成為一個製片人,繼續攝製出一些場面非常龐大的國際性的影片,如《唐璜秘史》(1934年攝製)這部由道格拉斯·範朋克最後主演的影片。
美國人卡茂隆·孟席斯導演的《未來世界》(1936年攝製),雖然佈景宏大,用了很多巧妙的特技,同時還有貝里那爾優美的攝影技巧和H.G.威爾斯原來的劇本,結果卻並不十分成功。這部預言未來的影片描寫一個連綿不斷的戰爭把世界帶回到洞處穴居時代,直到一些掌握能源和科學知識的聰明航空家到來以後,才建立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英國當時因為缺乏有才能的電影創作人員,所以招聘了許多外國導演。雷內·克萊爾在倫敦攝製的影片《鬼魂西行》(1936年攝製),獲得了極大成功。他把細緻的表現手法和英國的幽默風趣結合在一起,對一個美國富豪把一座古堡連同它的鬼魂搬運到大西洋彼岸的故事,作了極為有趣的詼諧描寫。但是,他在英國攝製的第二部影片《洩漏訊息》(1938年攝製),卻和費戴爾導演的《無甲的騎士》一樣,遭到了全盤的失敗。齊恩納、貝托爾德·菲特爾、羅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