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公認的理由是——

“潘剛是一個永遠把解決單位的困難,當成自己工作中心的人;也是一個永遠經得住問題與困難考驗的人!”

生活中總是有那麼一些人:一方面不願意付出努力,看到單位的問題就躲避;另一方面,看到有人像潘剛這樣被破格提拔就牢騷滿腹,他們是不是也該問自己一句:

“我能像潘剛那樣把解決單位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工作中心嗎?我能像他那樣無怨無悔地地付出嗎?”

畫家孫光說得好:“困難常與機會為伴。”

我更要送大家這樣一句話:

“假如上帝要送一份最好的禮物給你,一定以困難和問題做包裝!”

不找藉口,“最難處理”的關係能處理(1)

在所有難以處理的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是最難處理的。

於是,便有人慨嘆:“做事難,做人更難!”

其實,只要你學會少去苛求別人,多去要求自己,再難處理的關係也能處理。

1.世界不是天堂,你也不是天使

只要你在工作,就免不了與人打交道。

中國有句古話:“人心是貓眼。”言下之意,人心善變,難以把握。

甚至有人還這樣說:“人心之險,甚於山川。”這真是叫我們對人更加畏懼了。

但是,要做好工作,我們就得和這些看來不好處理的人打交道。我們該怎麼辦呢?

有不少人就會找出種種理由:

“哎呀,那小子太糟糕了,我一輩子也不想和他打交道……”

“我不是這個料。與人打交道的事,由別人去做吧……”

真的是這樣嗎?決不是。只要我們消滅種種藉口,許多看起來難以處理的關係,恰恰是可以處理好的。我曾經就走過彎路。

我畢業於一所重點大學,但在剛參加工作時,在單位裡卻鬱郁不得志,總是看到領導與同事對我的壓抑:漠視我、批評我。這一來,不僅工作沒有做好,甚至差點走上自絕的道路。

但透過對社會和自己的反思,我終於走上“職場零阻力”階段。

那讓我“大徹大悟”的感悟就是——

世界不是天堂,你也不是天使!

前面那句話,是要告訴自己: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陷的,絕對不是為你量身打造的,更沒有一個單位是為你量身打造的。

對此,你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看清客觀世界的規律,在一定程度上去適應它,如果有可能,採取建設性的方式去改善它。惟一不值得做的,就是指責、抱怨和自我折磨。

後面那句話,更是讓自己醍醐灌頂:不要認為自己了不起,當你在責怪其他人的時候,你一定要拿鏡子照一照自己,你嫌別人無法讓你適應,其實,更難讓人適應的可能是你自己!

對此,你要做的工作,就是儘可能以包容和欣賞的心態,與你眼前的人相處。與此同時,不斷改善自己,成為他們願意接納和喜歡的人。

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次認識上的飛躍,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質的變化。當我作為最年輕的代表參加*召開的經濟體制改革新聞經驗交流會時,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覺:還是那些當初“很難對付”的人,現在都變成我能接納和喜歡的人了,而他們,也是更能接納和喜歡我的人了。某些原來我認為老是阻礙我的人,後來竟然也成了我生命中的貴人!

當我從最初的心靈“泥沼”中走出來的時候,我期望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反思與覺悟,但很遺憾的是:我遇到的許多人,還困擾在和我同樣的問題中,還在感慨:

“做事難,做人更難!”

“做人太累了,寧可多做點事,也不願去應付那些可惡的人!”

仔細一分析,便發現他們也是犯了和我當初同樣的錯誤:

對外界期望過高,對自己評價過高。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受到太多“不公平”的待遇,於是忿忿不平——

“我對李總這麼好,可我就做錯一件事,憑什麼當眾批評我呀,太冷血了……”

“我和小張條件都差不多。為什麼要我做這份工作,他做那份工作呀,太不公平了……”

“這個月獎金給我分得少了,以後工作我憑什麼賣力呀?……”

“老嚴能力強不假,可他有什麼資格對我指手劃腳呀!老同志對年輕人不是應該關心愛護嗎?”

不找藉口,“最難處理”的關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