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報答師父的恩情,所以才想早日歸國。
聽了玄奘這番發自肺腑的告白,戒賢法師十分感動,當即下令所有人不得挽留玄奘。
就在這時,伐闍羅的話應驗了:鳩摩羅王派使者來到那爛陀寺,讓戒賢法師把玄奘送到他那裡去。那麼,這位遠在南印度的國王又如何會找上門來的呢?原來,那位被玄奘釋放了的順世外道回到南印度後,見到了當時在印度權勢僅次於戒日王的鳩摩羅王,還在鳩摩羅王面前大大誇讚了玄奘一番。鳩摩羅王來了興致,就想見一見玄奘,所以才派人送了封信給戒賢法師,希望他〃成全〃。
與般若毱多的辯論懸而未決,玄奘又要回國,鳩摩羅王又來橫插一腳……思慮再三,左右為難的戒賢法師只好用玄奘要回國來婉拒鳩摩羅王。然而玄奘還沒上路,鳩摩羅王的第二封信又到,態度十分強硬:玄奘必須先來見我一面,至於回國,我可以派人送他回到大唐,如果再推辭,就是看不起我鳩摩羅王!
一頭是關係密切的戒日王,一頭是得罪不起的鳩摩羅王,兩頭都開罪不得……戒賢法師沒有辦法,乾脆來了個不聞不問,就這麼拖著。鳩摩羅王不見玄奘人來,又等不到戒賢法師的答覆,當即大怒,又派人送去一封信,言下之意是,那爛陀寺覺得他是個惡王才不把人送來,以前惡王們做得那些破壞佛法、摧毀菩提樹的事情,我也一樣能做到,當我帶大軍殺到那爛陀寺的時候,請您不要追悔莫及!
收到這封信後,那爛陀寺上下譁然:鳩摩羅王是出了名的好勇鬥狠,誰都不願那爛陀寺因此遭到劫難。
擺在戒賢法師和玄奘面前的有三條路:
第一,服軟,送。現在把玄奘送過去,正在火頭上的鳩摩羅王會怎麼看那爛陀寺,會怎麼對待玄奘?屈從於某個國王,對超然的那爛陀寺來說本來就是一種羞辱;
第二,等戒日王,不送。關係大乘佛教聲望和地位的那場辯論還沒下文,要是把玄奘送走了,戒日王來要人怎麼辦?到時候鳩摩羅王不放人又怎麼辦?
第三,直接送玄奘回國。這是最無奈的一個辦法,而且只能輕裝上路,根本不能攜帶那些海量的經卷;再者,玄奘當年就是偷渡出關離開大唐,現在取經有成,還讓他偷渡回國,心理上接受不了。
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戒賢法師當即把玄奘找來,語重心長的希望他還是能去一趟,只要能利用這個機會改變鳩摩羅王對佛教的看法,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果不去,後果就會十分嚴重,盡力而為就行。
是走?是留?去,還是不去?
面對危險,玄奘再一次大無畏的站了出來,他不能讓那爛陀寺因為自己而毀於一旦。
玄奘一到,鳩摩羅王就帶著大臣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然後把玄奘請到宮中盛情款待。鳩摩羅王問玄奘之前為何沒有前來,玄奘的回答很聰明,說自己當時學習《瑜伽師地論》還沒結束,因此未能馬上動身前來拜見。玄奘這樣說了,鳩摩羅王也就不再深究,又問:
〃師從支那來,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至此稱揚?〃
也就是說,鳩摩羅王與玄奘對話並沒有從佛經開始,而是由音樂展開。
《秦王破陣樂》是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歌舞劇,原本唐初軍歌,主要歌頌唐太宗的英勇戰績,是由《破陣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破陣樂》原是隋末唐初的一種軍歌,雜有龜茲樂之音調。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擊敗叛將劉武周,使得建國僅兩年的唐王朝政權得已穩固,社會相對安定。當時有人便把流行在隋末唐初的軍歌舊曲《破陣樂》填上新詞,用來歌頌李世民的功德。
※虹※橋※書※吧※BOOK。※
第75節: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5)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為慶祝自己的全面勝利,借春節之時宴請文武百官,並命樂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陣樂》。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據多年戎馬生涯的經驗,為這一樂舞繪製了左邊圓,右邊方,前有戰陣,後有隊伍的樂舞隊形,即《破陣樂舞圖》。
《秦王破陣樂》是當時唐朝最流行的一部大麴,它的流行不僅僅是因為囊括了那個時代最豐富、最精彩的音樂元素,更在於其雄壯激昂的曲調、恢宏磅礴的陣勢象徵著大唐王朝蒸蒸日上的國力和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可以說,《秦王破陣樂》就是當時的一首進行曲,是大唐王朝的國歌。能夠在萬里之外的印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