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道當然也包括在內。
這種看似不合規矩的霸道邏輯,也是一種高超的辯論技巧。
辯論與戰鬥一樣,最重要的就是氣勢,用氣勢來壓倒、摧垮對手的信心、打亂其陣腳。
既畏於玄奘本人的名氣,又在氣勢上被壓倒的順世外道很快敗下陣來,被玄奘駁斥得啞口無言,不過他倒是個坦蕩守信之人,認輸之餘,就打算依約把頭砍下來。玄奘還是沒有答應他……讓他履行誓言,得勝方是那爛陀寺,出名的卻還是這個順世外道。玄奘不但要把他駁倒,還要讓他徹底服氣。所以玄奘沒有要他的性命,只是讓他留在自己身邊充當奴僕,以示懲戒。
與順世外道的辯論在玄奘看來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插曲,真正的強敵還是那位小乘高僧般若毱多……在仔細閱讀了他所撰寫的《破大乘義》後,玄奘發現這的確是一部非常難解的經書。戒日王的命令隨時都會到,如果連《破大乘義》都不難貫通,又如何去擊敗般若毱多?
當時那個被收為僕人的順世外道就在玄奘房間裡,心急如焚的玄奘就順口問他有沒有聽說過《破大乘義》,誰知這個順世外道不但聽般若毱多講過五遍,而且對這部經書相當精通。玄奘大喜過望,當即弟子拜師之禮請順世外道為自己開講《破大乘義》。順世外道惶恐不已,覺得自己現在是奴僕,根本沒有給主人講經的資格。面的學術問題,玄奘又表現出了虛心務實的一面:
〃此是他宗,我未曾見,汝但說無苦。〃
意思是:這是別派的學說,我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你只管說,不要顧慮太多。順世外道想了想,道:
〃若然,請至夜中,恐外人聞從奴學法,汙尊名稱。〃
意思是:如果是這樣,那就請等到半夜,以免別人知道您向一個奴僕學法,玷汙了您的名聲。可見這個順世外道本性不壞,還能替玄奘著想。到了夜深人靜時,順世外道才把《破大乘義》完完整整的解釋了一遍,不但解開了玄奘感到困惑的幾處難點,還讓玄奘找到了其間的不少破綻,進而擬訂破解之法。
知彼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是知己。
玄奘覺得光有思想上的準備還不夠,還需要有理論支援,於是就針對《破大乘義》寫了一部《破惡見論》,篇幅是《破大乘義》的兩倍多,並且得到了戒賢法師等那爛陀寺高僧們的一致稱讚。當然,玄奘沒有忘記那個從〃挑釁者〃變成〃有功之臣〃的順世外道,於是就把他放了。重歸自由的順世外道又喜又驚,叩拜完玄奘後就離開那爛陀寺返回南印度。不過玄奘這一放,竟放出一堆大麻煩來,這是他萬萬沒有料到的,我們回頭再說。
準備完這一切後,玄奘覺得憑那爛陀寺高僧們的實力和《破惡見論》,即使沒有他,那爛陀寺也已穩操勝券,所以再次決定回國。就在這時,玄奘的朋友,一個名叫伐闍羅的露形外道前來探望他。此人擅長算命,於是玄奘請他算上一卦。伐闍羅算完之後告訴玄奘,留在印度是最好的選擇,回國也能順利到達,但是會遭遇波折;至於玄奘的壽命,卻只剩下十年,當然,如果上天眷顧,也許可以活得更長。
不過玄奘還有別的心事……在目睹了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後,〃取經〃在玄奘看來不僅是一種學習交流,更是保護佛典傳承的必須,所以他邊走邊抄經,十幾年來慢慢積累了數量龐大的經文和佛像,這些東西運回國才是他真正擔心的,所以又把這個擔心告訴了伐闍羅。伐闍羅讓他不用擔心,戒日王和鳩摩羅王都會派人送他回國。對於這兩位君王,玄奘都是隻聞其名而未見其人,他們又怎麼會幫助自己呢?伐闍羅又告訴玄奘,鳩摩羅王已經派人來請您了,兩三天就到,見到了鳩摩羅王,很快也能見到戒日王。
▲虹橋▲書吧▲BOOK。▲
第74節: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4)
說完這些,伐闍羅就走了,玄奘也開始著手準備各項回國事宜。由於玄奘學問大、品行好、聲望高,而且為那爛陀寺立下大功,所以當他要回國的訊息傳開後,那爛陀寺的僧人們紛紛前來勸阻,在被玄奘婉言謝絕後,就前去懇求戒賢法師能夠出面挽留。
戒賢法師應該是那爛陀寺中最洞悉世情也最瞭解玄奘之人,因而只問玄奘自己有什麼打算。玄奘說,這裡是佛降生的地方,我怎麼會不想留下呢?但是我來印度的目的是求得大法,教化眾生,又蒙恩師您傳授《瑜伽師地論》,解決了我多年的疑惑。我遊歷佛跡,研習各派理論,覺得不虛此行,這才想把我所學到的東西運回國去翻譯,使得更多人能感受到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