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之機,唐太宗繼位後,立刻取消了這道詔令,並對佛教採取寬容的態度,以爭取佛教徒的支援。當然,這種寬容和支援背後則是高度的警惕和控制。貞觀八年(公元625年),有人上書要求皇帝引〃十大德〃(十位高僧)上殿,並以天子身分參拜,這等教權直接介入政權並凌駕於政權之上的行為立刻引起了唐太宗的警覺,曾當過道士的魏徵更是引經據典,替唐太宗嚴厲駁斥了佛教徒的要求。
▲BOOK。▲蟲工▲木橋▲書吧▲
第9節: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於機巧(2)
後來長孫皇后病重,太子承乾提出擴大僧尼道士人數,以求佛祖保佑。皇后卻說:〃佛道者,示存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以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皇后尚且如此,何況唐太宗。
為了打破傳統士族高門大閥對政治的影響,也為了洗清李唐皇族的〃胡族〃嫌疑,唐太宗便透過尊崇本土道教來證明皇族純正而久遠的中原血統,而〃舶來品〃佛教正好成為打擊的靶子。從貞觀十一年到十三年間,道士們在唐太宗的默許和縱容下開始了大規模的攻擊佛教行動,甚至逼死了當時佛教界的領袖法琳法師。法琳法師一死,佛教勢力大挫,不得不接受了道先佛後的宗教秩序。
然而每個人都有感情,唐太宗也不例外:父親愛妻的先後去世,兄弟侄兒死在自己手中,就連幾個兒子也在為太子之位鉤心鬥角,讓唐太宗感到心力交瘁。道家的丹藥養生和長生不老之術雖然神奇,但此時的唐太宗無疑更需要佛家之說來安慰。唐太宗在《為故禮部尚書虞世南齋僧詔》中充分表達了當時的心情:
〃故禮部尚書文懿公虞世南,德行純備,文為辭宗。 夙夜盡心,志存忠益。庵從物化,忽移時序。昨因夜夢,倏睹斯人。兼進讜言,有若平生之日。追懷遺美;良用悲悼。宜資冥福,申朕思舊之情。可即其家,齋五百僧,造佛像一軀〃。
不久,太宗親臨弘福寺為已去世五年的長孫皇后追福,並召喚高僧數人閒談。高僧們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感化帝王的機會,讓唐太宗再一次感受到了佛教的義理和溫暖。有了這樣的心理鋪墊,唐太宗對佛教的態度便不像當初那般激烈,佛教也就有了重生的機會。而玄奘的表文,就是在唐太宗積極籌劃遼東戰事、身心最為疲倦、最需要有人暢談放鬆的時候送到了洛陽。因此,唐太宗是懷著一種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在等待對這位遠涉異邦捨身求法十九年滿載而歸的僧人。也許在那時,聰明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就已經把玄奘當年上表請求出關的所有資料找來呈在唐太宗面前,好讓皇帝有充分的準備。
那麼玄奘又做了哪些準備呢?除了心理和對話上的準備外,玄奘還給唐太宗準備了一份厚禮。
〃並獻諸國異物,以馬馱之,別敕引入深宮之內殿。〃
一般來說,作為一個僧人,從國外回來的時候,除了經書之外,攜帶的應該是沿途各國國王貴族贈送的國書和珍寶,不然房玄齡也不會安排那麼大規模的一場遊街活動好讓長安百姓瞻仰這些東西。但是我們要知道,一般獻給君王的東西,是不能隨便拿出來給尋常人等看的,這就是說,玄奘在進長安之前,就很可能已經從攜帶的珍寶異物中精心挑選了一部分用來敬獻給唐太宗,這些禮物當中可能還有一部分是玄奘自己挑選的印度和西域特產。可見玄奘送給唐太宗的禮物不但精美獨特,而且數量不菲,否則也不會用馬馱著。可見,洞悉世情這四個字並非憑空送給玄奘的高帽子,他早就在為這次面見唐太宗做準備,而且準備得很是充分。
與人打交道,物質準備是第一步,贈送禮物是傳達感情和拉近關係的重要方法,普通人吃這一套,皇帝也吃,所以唐太宗才會〃別敕引入深宮之內殿〃,給了玄奘一個天大的面子。
一贈一受,可以說是兩位當世最傑出人物在見面之前的第一次〃過招〃,玄奘的每一步動作都經過深思熟慮,是建立在幾十年人生閱歷和經驗上的最佳選擇。
接下來,玄奘就要去見唐太宗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把玄奘與唐太宗的對話記錄得相當詳細,也相當精彩,可謂寓攻守於無形之中,藏玄機於片言之間,不過唐太宗的開場白著實讓玄奘吃驚不小:
〃師去何不相報?〃
唐太宗這句話問得非常厲害,從字面上看,他是在舊事重提,問玄奘當年離開大唐前為什麼沒有告訴上報朝廷,我們可以把它念出來,這樣才能更好的體會一下唐太宗當時的語氣……幾分詢問,幾分怪罪,還有幾分試探。如果換成一般人,被皇帝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