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僧舍內,玄奘閉目誦經,朱雀大街發生的一切已與他無關,他想得是不久的將來,自己即將面見大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有些忐忑,修為再高的人也會有情緒的波動,儘管他一直努力的用誦經來使自己平靜下來。人生總是要面對很多道關卡,玄奘也不例外,在他看來,十九年來所經歷的一切,都不如與唐太宗的會面來得重要。畢竟,這次會面很大程度上就將決定自己回國的前途和命運,還有那些經卷的命運,他馬虎不得,也不敢馬虎。

對玄奘來說,面見唐太宗是機會,也是一道坎。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今天的成就也許是明天的起點,也可能成為失敗的開始。很多人在成功中迷失方向、失去目標,為前路所困惑;很多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從此變得庸庸碌碌……

可他不同,他是玄奘,他用了十九年來完成人生前一半的使命;他深知,自己的使命還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離開長安,前往洛陽,是挑戰,也是機會,他無所畏懼,只為心中那永恆不變的信念……

。▲虹▲QIAO書吧▲

第8節: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於機巧(1)

第 二 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於機巧

高手過招,隨機而變:

大象無形,未見面便拆招,靠得是豐富的閱歷和經驗的積累;

柳暗花明,就是要在雙方都能接受的基礎上找到一個平衡點;

拒絕不是對立,更非仇恨,而是有立場、有原則、有堅持的表現。

以退為進,只為扳回大局,智慧勝於機巧,唯有英雄方能惺惺相惜。

這是玄奘第一次見到那個時代最偉大君王,

這也是一次令人激動並且充滿玄機的會晤……當整個大唐都在為遼東戰事綢繆之時,東都洛陽的宮殿內也在進行這一場不動聲色的較量;

伴君如伴虎,面對唐太宗的〃熱情〃,玄奘一如既往的選擇了坦然……

在長安的弘福寺休整幾天後,玄奘便帶著他的馬隊迫不及待的踏上了東行的官道。唐代有兩座都城,分別是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長安坐擁三關之險,背靠關中平原,易守難攻,戰略價值更大;洛陽則地處中原腹地,溝通南北大運河,是全國的經濟中心。為了更好的集結全國兵力和物資,唐太宗就把對遼東用兵的大本營設在了洛陽。

玄奘所處的時代,中原大地剛剛從隋末群雄戰亂中恢復過來,百廢待興,因此貞觀一朝採取了相對緩和的外交政策。但緩和不代表軟弱,從太原起兵到平定關中,馬背上打下江山的唐太宗豈能容忍被周邊胡族騎在頭上的日子,委曲求全和休養生息只不過是為了積聚實力的權宜之計,暫時的隱忍並不代表這個新興的帝國喪失了對外擴充套件的能力和野心,積極進取才是流淌在貞觀君臣骨子裡的血液!

在經過十幾年的準備後,大唐帝國開始了一步步的對外攻略,因此,戰爭也成了玄奘在回國途中聽到的最多的兩個字:首先是自己的義兄、高昌國王麴文泰在貞觀十四年時因唐軍兵臨城下憂憤而死,高昌國也成為大唐版圖的一部分;此後的幾年間,唐軍逐步控制了整個西域,與雄踞中亞草原的西突厥之間的關係也日益緊張;隨後又聽說皇帝陛下不在長安,而是前往洛陽準備對遼東發動戰爭。貞觀一朝的勵精圖治,終於讓中原王朝有了對周邊民族揚眉吐氣的機會,整個帝國都籠罩在一種近乎亢奮的戰爭氛圍中。

作為一名僧人,玄奘顯然不贊同用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作為大唐臣民,能夠看到自己的祖國在一位英名君主的領導下逐漸強大起來、令四夷外邦臣服,卻令他感到無比的自豪,也為能夠生活在這個光榮而充滿激情張力的時代感到驕傲。

是的,玄奘是一名僧人,可當他代表的是整個大唐的精神的時候,他所象徵和承受的東西便不再是〃僧人〃二字所能全部囊括的了。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單純的為自己活著,尤其當你有了多重身份之後,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離開長安前往洛陽的這幾天旅程中,如何與唐太宗進行溝通就成了玄奘當務之急需要考慮的問題。

唐太宗聽說玄奘來到洛陽後,特意安排官員前往洛水之濱相迎,還讓他們帶去了自己的慰問。當然,唐太宗對玄奘的重視並不是無緣無故的,這裡面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政治原因:

武德九年五月,唐高祖李淵的一道《沙汰佛道詔》,幾乎將整個中原佛教推入絕境,然而玄武門之變的爆發給了佛教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