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下大功夫研究了走的問題,他歸納出四種情況下不能打必須走:一是當面的敵人多了不好打時;二是當面敵人雖不多,但它和鄰近敵人十分密接,也不好打時;三是遭遇凡不孤立而佔有十分鞏固陣地之敵不好打時;四是打而不能解決戰鬥,不好再繼續打時。
無須諱言,毛澤東也打過敗仗,但他從“不二過”,總是能從敗仗中汲取經驗。更多的時候則是因勢利導,巧妙地將敗仗轉化為勝勢,形成令人驚歎的戰爭轉換。而走,則是完成這種轉換的基本方法。長征路上的土城戰役就是一例。毛澤東本來打算在土城殲滅川軍,開啟北渡長江的通道,但激戰一天,卻未能殲滅川軍,紅軍反而陷入危險境地。
毛澤東果斷放棄了北渡長江計劃,指揮紅軍甩開雙腿,馳騁於川、滇、黔的高山峻嶺之間。毛澤東的走,走出了四渡赤水的千古絕唱;毛澤東的走,走出了紅軍行動的主動權;毛澤東的走,走出了急流險灘,走向了光明的前程!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戰爭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展開,毛澤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發展。在毛澤東的排程指揮下,各大戰區指揮員在“走”字上大做文章。
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針對國民黨軍重兵集結、分進合擊的特點,在蘇中、蘇北、魯南戰場打一仗、殲一部、退一步,“叫花子打狗,邊打邊走”。
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抓住國民黨軍部署分散、後方空虛的特點,在隴海鐵路南北地區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調動敵人,創造戰機,各個殲敵。
林彪、羅榮桓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充分利用東北平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的條件,長途奔襲,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逐步扭轉戰局,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七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3)
袁德金(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光走不打是逃跑主義,光打不走是拼命主義。只是善“走”還不足以完全掌握戰場主動權,只有會“打”方能消滅敵人,最終達成戰役、戰鬥的目的。打是目的,走是手段,一切走都是為了打,以走創造戰機,以打達到目的。
當人民軍隊轉入大規模的運動作戰後,毛澤東便將注意力放到了如何“打”、如何“大打”上面。
1947年4月,晉察冀軍區決定發起正太戰役,首先殲滅石家莊外圍的國民黨軍,然後沿正太鐵路向西,求殲由太原出援的國民黨軍。就在戰役即將發起時,風雲突變。國民黨軍集中7個團的兵力,對冀中解放區重鎮勝芳鎮發起進攻。
是回師援冀,還是繼續發起戰役?聶榮臻等指揮員決定:不為敵人攻勢所動,按預定計劃發起戰役。晉察冀軍區部隊順利完成第一階段作戰目標。主力置攻入解放區的國民黨軍援軍於不顧,迅速西進山西,發起了第二階段進攻作戰。
毛澤東接到前方報告,極為欣慰,電示聶榮臻等人:“你們現已取得主動權,如敵南援,你們不去理他,仍然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戰役”。“即是先打弱的,後打強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動作戰政策。”
這份電文是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提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作戰原則。晉察冀軍區部隊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橫掃晉西南,圍攻陽泉,誘出太原國民黨軍兩個師來援,將其包圍於測石驛地區徹底殲滅。整個戰役,共殲敵萬人。
姜鐵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正太戰役本身規模並不大,但毛澤東在戰役過程中所提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則,卻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對“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原則的重要發展,標誌著毛澤東的作戰指導已經如中國古代兵法說的,“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進行著完全掌握主動權的作戰。
確立了這一作戰原則,毛澤東馬上將之付諸戰爭實踐。兩個多月後,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和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還在持續,毛澤東即採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方針”,指揮劉鄧、陳粟、陳謝三支大軍挺進中原,發起戰略進攻,攪得中原大地地覆天翻。國民黨軍手忙腳亂,轉瞬間就由重點進攻的主動變成了四處堵擊的被動。
傅立群(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博士生導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關鍵在於要有“我的”一套。首先是不與強敵糾纏,決不在敵人期待的時間、地點,以敵人期待的方式與敵人交鋒;其次是以靈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