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俗罾�訓氖逼冢�究辶巳氈廄致哉擼�鏡攪絲谷照秸�氖だ��

戰略指導上是個“熬”字,而具體戰役戰鬥上依舊是速決戰。毛澤東為中國軍隊設計了一整套具體的速決戰戰術,並被八路軍、新四軍廣泛運用於對日作戰之中,是平型關等戰役取得勝利的基本指導原則,並被證明是戰勝優勢裝備的日本軍隊的有效戰法。可惜,國民黨軍隊依舊恪守西方正規作戰的原則,與日軍大打會戰、決戰和陣地戰,結果傷亡慘重,卻無法扭轉戰局。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更將戰役戰鬥的速決戰指導方針淋漓盡致地展現到戰爭舞臺上。

黃迎旭(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毛澤東在這一時期戰爭指導上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對殲敵計劃抓得非常緊,對每個戰略區在某個時期應該殲敵多少個旅,都有非常具體的量化指標規定,同時不斷透過對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分析,預測中國革命戰爭的程序和最後勝利的時限。這與抗日戰爭時期只確定各戰略區的部隊發展計劃和根據地的發展步驟,而從來不確定殲敵指標,形成了鮮明對照。

1946年10月,戰爭進行了三個月,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正規軍25個旅。毛澤東確定:爭取每個月殲敵8個旅,在三個月內再消滅國民黨軍25個旅,然後再用三個月殲敵25個旅,使雙方軍力對比產生重大變化。

1947年2月,戰爭進行了半年多。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正規軍59個旅。毛澤東確定,爭取在今後數月中,殲滅國民黨軍40—50個旅,徹底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

1947年7月,戰爭進行了一年,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正規軍97個半旅。毛澤東確定,在第二年作戰中,應爭取殲敵100個正規旅,改變敵我在數量上的優劣形勢,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

1948年7月,戰爭進行了兩年,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78個半旅。毛澤東確定,在第三年作戰中,應殲敵115個旅(師)左右,並舉行帶有決戰性質的大會戰,爭取在5年時間內,共殲滅國民黨正規軍500個旅左右,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

江英(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毛澤東一次又一次地分派殲敵任務,一次又一次地調快戰爭程序表,驅動解放戰爭的車輪向著最後的勝利快速前進。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抗日戰爭要慢,解放戰爭要快”。他以只爭朝夕的氣魄指揮人民解放軍向著新中國邁進。

人民解放軍各大戰略區堅決執行毛澤東確定的戰爭方略,超額完成毛澤東確定的殲敵任務。1948年8—11月,僅4個月,人民解放軍即殲敵83個整師100餘萬人,使得戰爭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在數量上佔據了優勢。

毛澤東欣然修改自己的計劃,發出了氣勢磅礴的預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五年計劃,三年完成。毛澤東的科學預言化作了中國革命最後勝利的轟鳴禮炮、璀璨禮花。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十 戰略持久 戰役速決(4)

袁德金(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持久中有速決,速決中寓持久。戰役戰鬥的速決戰是達成戰略上持久戰的根本途徑,戰略上的持久戰則是進行戰役戰鬥的速決戰的前提條件,兩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精通哲學的毛澤東把戰略和戰役戰鬥兩個不同層面的永續性和速決性辯證地統一起來,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戰爭指導方略。

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經驗時,非常認真地說:“戰略的持久戰,戰役和戰鬥的速決戰,這是一件事的兩方面,這是國內戰爭的兩個同時並重的原則”。彷彿是言猶未盡,他又補充一句,這一原則“也可以適應於反對帝國主義的戰爭”。

十一 創造戰場 空間制勝(1)

談到國民黨軍的各部將領,毛澤東曾把號稱“小諸葛”的桂系軍閥白崇禧稱為“中國境內最狡猾的軍閥”。

就是這位白崇禧,聽完周恩來介紹毛澤東《論持久戰》一書的基本內容,大為歎服,認為這是中國抗戰唯一的制勝之道。他把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歸納為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在戰爭的舞臺上,毛澤東所看重的從來都是生存的空間、作戰的空間。以空間換生存,以空間換時間,以空間換髮展,以空間換戰機,以空間換勝利,創造戰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