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秋和雲豐決定就以此為契機做一次嘗試,於是,在奧運期間,使用者透過百度搜尋相關關鍵詞時,體驗到了百度的變化——會優先出現金牌榜、比分、圖片等結果。試驗的結果是,使用者非常歡迎,百度的流量在奧運期間上衝了新高。於是,歷經四年的這個創新想法終於進入全面大規模開發。
時間到了2009年7月,“阿拉丁計劃”推進順利,在一次產品彙報會上,Robin的問題又來了:“經常有朋友對我說‘你們搜尋引擎什麼時候才能無處不在,而且要什麼有什麼,回答得出我所有的問題呢?’我們的‘阿拉丁’就是想讓使用者要什麼有什麼,但我們現在只是進行了資源的整合,如果使用者想要找的不是內容而是應用,或者他們是在其他非PC平臺上提出需求,比如手機、電視或公交車站上,怎麼滿足呢?”
這個問題切中了要害,也開啟了另一扇通往更深入探索的門。產品和技術部門的同學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人說,可以將百度的搜尋框嵌入各種介質,讓框無處不在;有人說,可以在開源的平臺上建立應用等等。
討論的最後,Robin說:“我想,我們這個框的背後提供的將不再只是一個spider,而是一種計算,透過瞬間完成的海量計算,將人們真正需求的結果——而不是中間步驟,直接丟給他。也就是說,讓搜尋引擎抓取的範圍從可搜尋資源擴充套件到應用;從PC平臺擴充套件到其他平臺。” 這,就是後來他在2009年百度技術創新大會上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網際網路發展新理念——“框計算”。
原來,Robin的大腦早就被這一系列的問題所驅動,走到了技術發展方向的更深處。他深入瞭解使用者需求而提出的一個個問題也將百度的技術帶向新的領域。有了明確的方向,研發的發動機便飛快地運轉起來。
實時搜尋究竟怎麼做?
Twitter在全球掀起微部落格的熱潮後,網頁搜尋產品部門有同學提出:“微部落格肯定會在中國流行起來,咱們是不是應該也趕快做一個?”
接著,有同學反問:“做微部落格對搜尋引擎的價值是什麼?能為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答:“能解決實時搜尋的問題啊, 實時搜尋肯定是有需求的。”
又問:“在中國,微部落格能為我們提供公眾普遍感興趣的實時資訊嗎?”
答:“應該能吧,我們調研一下。”
調研的結果顯示,在中國做微部落格,能收集到有價值資訊,但相比“我今天吃了……”這類個人分享,有價值資訊的比例不會很高。
於是產品部門繼續自問:“那麼我們在中國能否找到其他資源,為實時搜尋提供支援?”。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二)守正(5)
大家找到的答案是有——比如貼吧、論壇等,無論是百度貼吧,還是各地的一些知名論壇中,都聚集了大量“好事者”,願意將實時的新聞在那裡與群體分享,在這方面,中國的情況遠比國外發達。而且大家在調研中還發現,在中國,這種群聚網上平臺分享出的實時資訊,比個人發表的內容更容易接近真實,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可以補充完全一個新聞事件的各個方面,使錯誤資訊得到糾正。
最後產品部門得出結論,這件事情的討論重點不應該放在我們是否要自己做微博,而是應該去考慮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上和百度已有的資源,把實時搜尋做起來。
於是,一個囊括了貼吧、眾多知名論壇和國內新興微博網站的實時搜尋產品專案終於在產品部門立項了。
百度上市以後,據說李彥宏的工作主要就是 kill ideas,當一個企業有了一筆錢,同時在市場上有很多事情可以投入的時候,很多人會失去判斷力,因為到處看來都是機會。李彥宏用一種簡單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即反問“你這個idea能解決使用者的什麼問題”。這讓我們看到,李彥宏之所以有超乎常人的判斷力,正是因為他願意掠開一切浮華的表面現象,拋棄任何投機主義的小聰明,去直擊事物的本質。◎
8、不唯上
一個有活力與創造力的組織,一定會鼓勵一線員工堅持自己的觀點並敢於直接表達——即便這可能有悖於某些上級或權威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人的專業性與責任感真正發揮出來,避免企業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2008年初,百度的即時通訊產品經過幾個月的潛心開發,即將面市。
嶄新的產品需要一個響亮的名字才能一炮而紅。關於IM產品的最終名稱,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