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在朝廷特使近衛前久、勸修寺晴豐等人的安排下,顯如上人寫下誓書,宣佈停止對織田信長的抵抗,淨土真宗放棄根據地攝津石山,以及北陸的加賀,前往它處和平傳教。

顯如上人隨即離開本願寺,遁往紀伊的鷺森隱居,其子本願寺光壽(教如)仍然不捨這座本寺,但堅持到當年八月,終於還是被迫離開。名雖和睦,其實本願寺勢力等於徹底向織田信長繳槍,表示臣服,持續十一年的石山戰爭就此落下帷幕。

●“天下至惡”的結局

尾張的小諸侯織田信長所以能夠在戰國群雄中脫穎而出,與尾張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政治經濟狀況密不可分,同時和信長本人的性格與政策也是分不開的。織田信長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藐視權威,他敢於革新,只要有利於自己的統治,任何勢力都可以打倒,任何情感都可以拋棄。

從尾張時代起,織田信長就非常注重商業的發展。當時日本大小諸侯割據,道路殘破,關卡林立,城下町的商業也多被當地行會所壟斷,非常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信長花很大精力修葺道路和橋樑,廢除領地上的關卡,同時採取“樂市樂座”制度,以打破行業壟斷。所謂“樂市樂座”,是指在城下町專闢場所,任何人都可進入經營商業,只要按時向領主繳納賦稅,就不必經過當地行業公會同意。這種領地內的自由貿易政策,信長並非始作俑者,只不過他執行得更為徹底和完善而已。此外,信長還鑄造“大判”(一種金幣),統一領內的貨幣。

在農業方面,織田信長一方面強力鎮壓一揆,一方面確定封建領主制,採取“兵農分離”、“檢地”(重新丈量土地,確定準確的年貢額)和“刀狩”等政策,力圖將農民牢牢禁錮在土地上。當時大部分封建諸侯並無常備兵,武士除還要擔任行政任務外,也可能下地種田,農民在作戰時也會被臨時徵發入伍。信長採取“兵農分離”政策,把武士常備兵化,而禁止農民脫離生產,加入到爭鬥的行列中去。這一政策,後來更發展為“刀狩”,即沒收農民所持有的武器,以防轉業和暴動。

政治方面,織田信長先是挾室町將軍以號令天下諸侯,繼而廢黜足利義昭,滅亡室町幕府。同時,他尊奉天皇朝廷,希望建立雙頭傀儡政治,對足利義昭產生一定製約,而等義昭已被放逐,他又以“征伐未盡其功”為藉口,放棄了朝廷賜予的一切官職,想把天皇朝廷也一腳踢開。為了將織田政權名正言順地納入天皇朝廷體系,天正九年(1581年),正親町天皇遣使赴信長處,希望他可以擔任左大臣一職,然而信長竟以天皇退位作為條件:“若誠仁親王得以繼位,我將擔任官職,悉心輔佐。”為了對抗朝廷,他甚至策劃扛出足利義昭之子足利義尋擔任第十六代幕府將軍,反過來分割朝廷的影響力。

這種藐視甚至完全無視權威的激進做法,無疑把織田信長推到了一個與天下各勢力為敵的危險境地中。再加上他唯力為視,對百姓則嚴刑峻法,對家臣則要求嚴苛,微過必懲,就在他達到輝煌頂峰的時候,織田政權內部各種矛盾就已經開始激化了,反叛此起彼伏。

首先是松永久秀的謀叛。似乎腦有反骨的久秀,前此已經多次向織田信長掀起過反旗了,只因畿內尚未平定,信長在快速進攻,打得久秀開城投降後,也就只給小懲大誡,依舊允其重歸家臣團。但是到了天正五年(1577年),聽聞“越後之龍”上杉謙信將要上洛的訊息後,松永久秀、久通父子突然從石山本願寺外撤兵,退守居城大和信貴山。信長立派長子織田信忠集合畿內兵馬前往討伐。十月十日,松永久秀彈盡援絕,自殺而亡,結束了他相當富有戲劇性的一生。

松永久秀這個“天下至惡”,畢生行事往往出人意表,認為是該謀叛的時候,他總是忠誠地跟隨著信長,以效犬馬之勞,而當誰都不注意他的時候,久秀卻開始蠢蠢欲動——就連最後的自殺,他也表現得與眾不同。據說信長一直垂涎久秀收藏的名茶器“平蜘蛛釜”,但軟磨硬泡,用盡種種手段,久秀卻堅持不肯獻上。此次信貴山城被圍,信長傳話說:“交出平蜘蛛釜,我就饒你一命。”久秀聞言冷笑:“我已經快七十歲了,去日無多,何必要你饒恕?不過,你也休想得到我心頭至愛。”於是把平蜘蛛釜內塞滿火藥頂在頭上,引燃火繩,“轟”的一聲,“天下至惡”與“天下至寶”一起化為飛灰。

爆炸所引起的大火,燒盡了信貴山城本丸,松永一族男女老幼全都葬身火海。恰好就在十年前的同月同日,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眾”相爭,為了避免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被敵人佔領作為據點,乾脆放一把火,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