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格的共有兩人。一是上杉景虎,本是北條氏康的七子,名為北條氏秀,一度被送到武田家當養子兼人質,後來甲相交惡,隨即越相同盟,氏康就又把這個可憐的孩子送到了上杉家。謙信非常喜歡這個養子,把自己的原名“景虎”都賜給了他。

另一個養子,則是坂戶城主上田長尾政景和謙信之姐仙洞院所生的上杉喜平二景勝。據說謙信臨終前,遺命將越後守護與長尾氏一門總領之位傳給景勝,而讓景虎繼承上杉家名和關東管領。然而他才一嚥氣,景勝就先下手為強,以父親的遺言為名迅速控制了春日山城的本丸、金庫和武器庫。上杉景虎揮兵與戰,遭到慘敗,被迫逃出春日山,進入山內上杉憲政隱居的御館城。

訊息傳到小田原,上杉景虎的親兄長、後北條氏家督北條氏政想要派兵救援,可是相隔崇山峻嶺,遠水難救近火,於是他請求甲斐守護武田勝賴出兵。勝賴一開始答應了後北條氏的請求,但隨即被上杉景勝以獻上部分領土和黃金一萬兩的條件說服,轉而支援景勝。氏政無奈,只得派兄弟氏照、氏邦領兵,千里迢迢殺入越後。

到了次年也即天正七年(1579年)二月,天降大雪,已經攻克數座越後城池的後北條軍為大雪所阻,行動遲緩,上杉景勝趁機對御館城發動了總攻擊,上杉景虎方大將北條景廣戰死。三月十七日,御館城被攻破,上杉憲政也在前往春日山城調解的途中遭到刺殺。於是上杉景虎窮途末路,被迫切腹。

經此“御館之亂”,上杉景勝繼承了乃父謙信的事業,但他卻再也拿不到關東管領的職權了。尤其上杉謙信的旗本神餘一族、北條一族全都站在景虎一邊,陸續被景勝剿滅,上杉家因此實力大損。織田方的柴田勝家趁勢發兵攻入能登和越中,織田信長也把流亡在京都的神保長住等越中豪族派回本國,讓他們號召舊部以恢復被上杉氏侵吞的領地——織田政權的北線就此安定下來。

茶道和武士

茶道是日本所獨有的藝術形式(中國茶很少稱為“道”,並且與日本的茶道截然不同),包含有佛教、儒學、建築、書畫、雕刻、禮儀、插花、烹飪、陶器、竹器等非常豐富的內容。我國的飲茶習慣傳到日本以後,經過唐代的茶餅煮飲法、宋代的末茶衝飲法和明代的葉茶泡飲法三個階段的影響,到了室町幕府時代,在村田珠光等名家的倡導下,日本終於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茶道藝術。

日本茶道的主體是末茶衝飲,室町中後期從民間逐漸走向武士家庭,戰國時代許多著名的武將,都同時也是茶道愛好者,甚至是所謂的“大茶人”。比如織田有樂齋(織田信長之弟)、豐臣秀吉、荒木道糞,等等。當時最著名的茶道宗師是千宗易(利休),他開創了千家流的茶道藝術。千宗易的門人弟子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休七哲”,即蒲生氏鄉(賦秀)、細川三齋(忠興)、瀨田掃部(伊繁)、芝山監物(宗綱)、高山右近(重友)、牧村兵部(利貞)和古田織部(重然)。其中蒲生賦秀是織田信長的女婿,細川忠興是織田家大將細川藤孝之子,高山重友是攝津豪族,原從屬於荒木村重,古田重然也是織田信長的家臣,都是當時著名的武士。

喜歡茶道的武士,往往以收集名品茶器為樂,包括茶碗、茶釜、茶入(裝茶末的小罐子)、茶杓、茶筅(攪拌茶湯的竹器),等等,甚至還包括舉行茶會所必備的周邊器具,比如花入(花插)、香爐之類。織田信長、松永久秀、明智光秀、佐久間信盛等都算不上是大茶人,但他們的收藏品卻相當可觀。這些茶器部分是名家所做,大部分則其本身的藝術價值並不見得很高,往往因為由名家用在某場著名的茶會上,就此附著於茶道藝術的價值,才變得身價百倍的。

既然飲茶成為風雅之事,收集茶器成為流行之事,那麼戰國武將們就往往賞賜部下茶器,比賞賜金銀、刀劍甚至領地更能使部下歡欣鼓舞,認為是莫大的光榮,這也算是一種獨特並且奇特的文化現象吧。

●武田氏的滅亡

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髮動了他這一生中最後一次大規模遠征,是為甲斐征服戰。事情起源於當年二月,武田氏重臣木曾義昌把弟弟上松藏人義豐送往岐阜,表示願為內應,留鎮岐阜的織田氏家督織田信忠立派快馬將此事稟告信長。信長大喜,就派信忠為主將,整合各方兵馬,並聯絡三河德川氏和相模後北條氏,三面夾擊,準備一舉滅亡甲斐武田氏。

木曾氏本是信濃豪族,與村上、諏訪、小笠原並稱“信濃四大將”,後來臣服於武田信玄,信玄將女兒下嫁給義昌,待如一門。長筱之戰後,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