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毫無徵兆地就被掃地出門了,這一訊息傳來,織田家臣無不人人自危。但這只是開始,並非結束,數日後,信長又放逐了曾與佐久間信盛同為織田信秀託孤重臣的林秀貞,以及安藤守就父子和丹羽右近氏勝。家臣們驚愕之餘,大多灰心喪氣地認定,信長是認為這些人已無利用價值,因此才將他們一腳踢開的,大家深恐自己將來也有這樣一日。

織田信長所以這樣做,或許是為了激勵家臣們努力工作,或許是在天下大定前,先排除掉織田家中不穩定的因素,掃盡怠惰之風,他對家臣們的看法、憂慮,是根本不會放在心上的。這種驕橫的態度,絲毫不計人類情感的雷霆手段,也最終導致了信長本能寺被圍身死的悲劇。

老臣們紛紛退去,此時織田家中的家老級人物主要包括攻略北陸的柴田勝家、進取丹波的明智光秀、攻打東中國地區的羽柴秀吉,以及丹羽長秀和瀧川一益,除去勝家、長秀二人外,都非織田家譜代之臣,而是信長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織田信長用人唯才,這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然而,此時織田氏內部矛盾已經深刻地體現了出來,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兩人的競爭是浮在表面上的,此外還有一股潛流,或許直接導致了織田信長之死,那就是諸子爭權。信長年齡最長的三個兒子分別為信忠、信雄和信孝,皆非嫡出,而是侍妾所生,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他們都沒有繼承一門總領權的無可搖撼的資格,同時也都有幾乎相等的繼承權。信忠年齡最長,也最得信長寵愛,因此他將織田家督之位傳給了信忠,以斷絕信雄和信孝二人的痴心妄想。然而,信長讓位以後並未隱居,信忠作為織田家一門總領留居岐阜,信長卻依舊呆在安土城中當他的天下霸主,這就不能不令人懷疑,信長是想要脫離織田家而構建一個嶄新的武家政治體系,織田氏一門總領之位與信長的事業並非密不可分的。信忠是成為織田氏家督了,但他是否能夠同時繼承乃父信長的事業,還在未知之數。

因此,織田(北畠)信雄和織田(神戶)信孝急於擴充實力,提高威信,以與信忠一爭短長,就在這種背景下,伊賀大侵攻開始了……

●伊賀和丹波的平定

天正七年(1579年)九月,繼承北畠氏苗字的織田信雄自作主張殺入伊賀國,結果遭逢慘敗,大將柘植三郎左衛門戰死。信雄此次所為,很明顯是想要建功立業,樹立威信,以動搖織田信忠的繼承人地位。

伊賀國是忍者之國,伊賀上野據說就是忍者的發源地。所謂忍者,其實並不神秘,不過是一些身負特殊技能,受僱於封建大名完成偵查、暗殺、煽動等政治、軍事任務的僱傭兵而已。伊賀忍者家族(也即僱傭兵團)有數十家,由所謂“三上忍”領導,其中最有名的是藤林長門守保豐和百地丹波守正西。看他們的名字就可知道,名中加有官稱,他們和普通封建割據勢力其實並無多大的區別。

藤林保豐是忍者聖典《萬川集海》作者藤林保武的先祖,有傳說他與百地正西本為一人,化身為二,統領兩個家族不斷爭鬥,以激發部下活力和維持伊賀勢力的均衡。而百地正西,正是此次擊敗織田信雄的伊賀眾總大將。

雖然信雄所為乃是獨斷專行,但織田信長本人是不會允許近畿有忍者集團這種不安定因素存在的,因此在兩年後的天正九年(1581年)九月,他正式授命信雄進攻伊賀,併為他調集了四萬大軍,派弟弟織田信包擔任副將。織田軍分三路進入伊賀,經過苦戰,擔任抵抗軍軍師的百地正西戰死,伊賀國終於平定。為了洗雪前年敗退之恥,同時也為了徹底消滅忍者軍團這一不安定因素,信雄在伊賀展開了殘酷的大屠殺——對比前此他陰謀消滅北畠氏一事,可以看出,信長的這個兒子雖然能力平平,卻完全繼承了老子的殘暴性格。

前此的天正七年(1579年),織田軍大將明智光秀征服了丹波國。丹波本是細川氏的領國,細川氏衰弱後,守護代內藤氏、豪族荻野氏、波多野氏先後崛起。三好長慶控制京畿的時代,其重臣松永長賴(松永久秀之弟)成為丹波守護代內藤國貞的女婿,並在國貞死後繼承內藤苗字,基本控制了丹波一國。永祿八年(1565年),受“三好三人眾”控制的三好義繼與松永久秀斷絕往來,一向不服長賴統治的西丹波豪族赤井氏(與荻野氏同源)趁機掀起反旗。當年八月,松永長賴進攻赤井氏主城黑井,赤井氏當主、有“丹波的赤鬼”之稱的赤井直正奮勇反擊,長賴戰歿於“和久鄉合戰”。

織田信長上洛以後,赤井直正暫時降伏於信長,但隨即就跟隨足利義昭與信長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