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過拷問伴善男的家臣生江恆山、伴清繩,而號稱掌握了確鑿的證據,開始藉此大肆排除異己。九月二十二日,判決大納言伴善男、右衛門佐伴中庸,以及伴善男的家臣紀豐城、伴清繩、伴秋實共五人為縱火主犯,應處斬刑,減罪一等,沒收財產後流放到邊遠地區,另有十名從犯也陸續被處以流放之刑。

經此事件,累世名門的大伴氏和紀氏都被徹底從朝廷中驅逐出去了,而藤原良相、源氏兄弟的勢力也受到了重大打擊,藤原良房、基經父子的權勢更為穩固。但更重要的是,前此攝政之位只授與皇后或東宮,從此落到了人臣手裡。攝政就是“總攝庶政”之意,藤原氏的家長在天皇幼年時出任攝政,天皇成年後稱為關白〔“諸事關白”之意〕,逐漸成為不成文的傳統。

藤原良房死於貞觀十四年〔872年〕九月,被諡為“忠仁”,他的權力由其養子藤原基經繼承下來。藤原基經也不是一個善主,876年,清和天皇退位,傳位給年僅九歲的東宮貞明親王,是為陽成天皇,陽成天皇乃是藤原高子所生,基經作為天皇的舅舅,更加權傾朝野。

元慶六年〔882年〕,陽成天皇十五歲,舉行了元服禮〔成人禮〕,然而據說這個孩子很不成器,成天飛鷹走馬,耽於玩樂,甚至開啟裝神器的箱子,抽出草薙劍來舞弄。藤原基經屢次勸說,這個外甥就是不肯稍微象點人樣,於是灰心喪氣後逼迫其寫下“朕近身發數病,動多疲頓,社稷事重,神器叵守,所願速遜此位”的話,於884年二月宣佈退位。

藤原基經的這種行為,頗類似於我國西漢的權臣霍光廢黜昌邑王劉賀,可見其權勢就算比不上霍光,也相距不遠了。而至於中國的昌邑王和日本的陽成天皇,所作所為是否真如史料記載的那麼不堪,可就完全無從考證了。

此後,藤原基經力排眾議,擁立“容止閒雅、謙恭和潤”同時也財政狀況拮据、到處舉債的時康親王繼位。時康親王是仁明天皇的兒子,史稱光孝天皇。光孝天皇在位僅四年就病死了,他沒立東宮,還把29名子女全部降格,下賜源氏,最終也是在藤原基經的策劃下,立其第七子源定省為東宮,隨即將其扶上天皇寶座,是為宇多天皇。

●學問之神菅野道真

宇多天皇一度被降格為臣籍,無疑內心是存在著一定自卑感的。繼位後他曾路過陽成院,被迫退位的陽成上皇竟然羞辱他說:“當今聖上,原來曾是我的家奴呀。”在這種心態影響下,宇多天皇當然不敢對扶他上臺的藤原基經說半個不字,雖然登基時已經成年,依舊把政務全部委託給基經,說“萬事鉅細,百官已總,均關白太政大臣〔藤原基經〕,然後奏上”——這就是關白稱號的由來。

然而換個角度來觀察,宇多天皇此舉未必出於完全的心甘情願。他在位第二年〔888年〕的六月,下詔請藤原基經“以阿衡之任為卿之任”,把他比作中國古代的賢相伊尹〔傳說伊尹曾被尊為“阿衡”〕。然而藤原基經見了此詔卻大為光火,他認為“阿衡”只是一個尊號,並無實權,表示說既然天皇心有此意,那我就乾脆辭職,什麼也不管好了。他這一撂挑子,宇多天皇可嚇壞了,趕緊懺悔和解釋,但是基經不依不饒,堅持要天皇罷免起草詔書的親信橘廣相。關於“阿衡”是否有權的爭論持續了整整半年,藤原基經也就罷工整整半年。

寬平三年〔891年〕,藤原基經去世。宇多天皇立刻重用橘廣相,以及當年敢為橘廣相辯護的菅原道真,任命道真為藏人頭,以與藤原基經之子藤原時平分庭抗禮。六年後,宇多天皇讓位給年僅13歲的敦仁親王,自己出家仁和寺潛心撰寫回憶錄《寬平遺誡》,自此以後,天皇退位出家,就被尊稱為“法皇”,宇多法皇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法皇。

敦仁親王登基後,史稱醍醐天皇,他年歲還小,難免會受權臣的撥弄,已經升任右大臣的菅原道真就因此遭到藤原時平的誣陷,說道真打算擁立自己的女婿、宇多法皇的第三子齊世皇子為天皇,醍醐天皇於是右遷菅原道真為太宰權帥。作為太宰府的代理主官,其實這個職位也不算小了,但終究遠離京都,遠離開統治中心,這使得滿腔報負,想要做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的菅原道真大為憂憤,遂於兩年後〔903年〕客死在九州。

據說宇多法皇在聽聞菅原道真被貶之事後,匆忙驅車前往內裡,想要勸說醍醐天皇收回成命,然而內裡各門都已被藤原時平的親信守把住了,不放法皇進宮。宇多法皇悵然離去,從此專心研究佛學,再不管塵世之事——藤原氏權勢之盛,也由此可見一斑。

菅原道真是日本古代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