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皇和藤原良房。
七月十五日,嵯峨上皇駕崩,兩天後,伴健岑與東宮的另一名親信但馬權守〔權為額外派員之意〕橘逸勢同時因謀反罪而遭到近衛府的逮捕,經過審判後,分別被流放到隱岐和伊豆。親信被捕,主公不能說毫不知情,恆貞親王匆忙上書請罪,並請求辭去東宮。仁明天皇好言安撫,說你與此事無關啦,不必擔憂。
兩位上皇既然先後去世,仁明天皇感覺壓在肩膀上的大山已經傾垮了,他也一心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嗣,豈有愛於恆貞親王?只是好不容易碰上或者說設計了這一謀逆案件,東宮辭位則案件必然終止,若不預先深入挖掘,豈不是很可惜嗎?
到了二十三日,仁明天皇和藤原良房的挖掘工作終於完成了,於是廢黜恆貞親王的東宮之位,同時將東宮妃的父親大納言藤原愛發、中納言藤原吉野、東宮大夫文室秋津等60餘人全數貶職或流放。藤原愛發是良房的叔父,藤原吉野出自式家,他們都是恆貞親王派的實力人物,經過此次事件,被良房一舉剷除了。
其實關於伴健岑等人的密謀,除了大保親王的告密外,並沒有足夠確實的證據,退一步說,就算證據確鑿,那也未必真與恆貞親王有牽連,再退一步,就算這一切全都經過恆貞親王首肯,前往東國也似是避禍,而非謀反。但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藤原良房利用這個機會,順利地踢開重重絆腳石,把自己外甥道康親王扶進了東宮,更給自己鋪平了邁向權力中心的道路。當年八月,他因功晉升為正三位大納言,848年又升任右大臣。
嘉祥三年〔850年〕三月,仁明天皇去世,道康親王繼位,是為文德天皇,立惟仁親王為東宮。這位惟仁親王,其實體內有四分之三的藤原氏血統,他的母親明子就是藤原良房之女。與皇室的親上加親,使良房於857年被任命為從一位太政大臣,總攬朝綱。
外戚當政,在日本歷史上並不罕見,但最終把太政大臣之位從皇族手裡奪過來的,第一個是惠美押勝,第二個就是藤原良房。良房是第三個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前面除了惠美押勝外,還有法王道鏡,不過那兩人的權力並不穩固,最終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藤原良房想要將榮華富貴代代相傳下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應天門之變
文德天皇在位八年,猝然辭世,東宮也就是藤原良房的外孫惟仁親王繼位,是為清和天皇。這位清和天皇,被立為東宮的時候才九個月大,登基時也年僅九歲,什麼也還不懂,朝政完全由外祖父良房說了算。
天皇雖然還小,藤原良房已經在為他物色妻妾了,人選當然都來自於藤原北家。首先,他把弟弟藤原良相之女多美子送入宮中,然後,又瞄上了長兄藤原長良的女兒高子。不過這位高子據說已經有了情人,堅持不肯進宮。
高子的情人,乃是號稱當時第一風流美男子的在原業平。在原業平是平城天皇之孫,被賜“在原”氏而降為臣格,他擅長做詩,格調高雅,廣受平安京內貴族女性的仰慕。據說在原業平曾經帶著高子私奔,最後被堵截回來,高子送入宮中,在原業平遠流東國。然而這未必是個哀傷而動人的愛情故事,因為傳說在原業平一生中先後與3333位女性締結情緣,徹頭徹尾是個花花公子。
拉回來再說清和天皇,他的年號是貞觀,和我國唐太宗的年號相同。貞觀八年〔866年〕閏三月十日夜間,太極殿前的應天門突然起火,連兩側的棲鳳樓和翔鸞樓也一併被火海吞沒。這或許只是一場天火,並沒有人為因素存在,不過朝中各派卻藉著這個因頭開始互相攻訐,最終導致了一場大清洗。
當時朝中重臣除藤原良房外,還有其弟右大臣藤原良相,除了藤原北家,還有世代豪門伴氏、紀氏〔823年以後,大伴氏避大伴皇子之諱而改稱伴氏〕,以及從皇子降為臣格的源氏兄弟。首先,大納言伴善男告發縱火犯乃是左大臣源信和中納言源融,並且與藤原良相商議,調左中將藤原基經前往逮捕源信。
藤原基經本是藤原長良之子,過繼給藤原良房做養子,他當然要把此事向良房彙報,聽取太政大臣兼老爹的指示。藤原良房偏袒源氏,上奏清和天皇,請他先派幹員前往責問源信,源信當然矢口否認,於是這件事就此擱置下來。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到了當年八月三日,備中權史生大宅鷹取突然向朝廷告發,說伴善男、伴中庸父子才是真正的縱火犯。朝中因此攻訐又起,人人自危,清和天皇就於十九日正式任命藤原良房為攝政,命其徹查此事。
藤原良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