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交戰國則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海上列強之間。因此,海上戰場的主要參加國則為:

l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

l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日本、義大利、美國。

第10頁:英國海軍雙戰略並舉死磕德意志帝國

英國

基本戰略

作為一個巨大的帝國以及商業國家,英國的利益遍佈全世界,其命脈便是縱橫於各大洋的海上交通線。為了保護這生死攸關的命脈,英國的海軍便當仁不讓地成為英國戰略意義上首要的軍種。在1889年,英國根據所透過的《海軍防衛法案》撥鉅款強化海軍,並確定了所謂“兩強標準(Two…powerstandard)”,作為英國海軍建設規劃。也就是說,英國海軍的實力必須要強於世界第二位以及第三位的法、俄海軍之總和。但是進入了二十世紀以後,隨著美國以及德國這兩支新興力量的崛起以及整個歐洲戰略格局的變化,英國海軍也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戰略,宣佈其海軍的戰略出發點,在於根據英國能夠有效使用其力量來抗擊其假想敵這一前提,確定一個兵力水平要達到的目標。─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其中最令英國感到威脅的莫過於企圖挑戰其海權的德意志帝國,當時,不論英國的海軍還是陸軍,都一致認為德國將是英國在未來戰爭中最可能的對手。不過,在1914年以前的十年,英國海軍統帥部內卻缺乏一種統一的戰略,當然大多數海軍軍官秉承皇家海軍傳統,偏好其奉為圭臬的決戰戰略。不過事實上決戰戰略便是沒有戰略。當然,為了達到將敵方艦隊引入決戰戰場並予以殲滅這個戰略目標,兩種新的戰略則應運而生。

首先是兩棲戰略,這是一種最為富有攻擊性的戰略,比如深入波羅的海登陸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東海岸,乃至登陸波美拉尼亞灣。當時的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SirEdwardGrey)爵士甚至說過:“陸軍是有待海軍發射的一枚炮彈。”形象地說明了兩棲戰的效果。當然由於兩棲戰屬於外圍戰,在其奏效以前,很難保證法國是否能抵擋住德國的進攻。

其次則為封鎖戰略,也就是透過阻礙德國的對外貿易來打擊德國經濟。當然封鎖戰略是否有效還必須看德國對於海外貿易的依賴程度,而且比起兩棲戰略是一種更為長期之戰略,由於當時鐵路已經普及,其效用與拿破崙戰爭時代相比更不可能在短期內顯現。因此這兩種戰略被當時的皇家海軍軍人更多看作不外乎是逼迫德國艦隊出動與其決戰的契機而已。而在戰爭前夕,英國海軍的作戰計劃便是立足於制海權理論,透過封鎖敵方來將制海權掌握在手,而且如果對方企圖突破封鎖,便隨時準備集中海軍主力進行海上決戰予以消滅或者打擊。戰爭爆發前夕,由於水雷、潛艇以及岸炮的技術發展使得傳統的逼近封鎖已經難以實施,因此英國海軍代之以深遠封鎖,監視赫爾戈蘭灣,以確保海上航運線路的通暢,並切斷德國海上交通,扼殺其經濟潛力,進而保護本土和殖民地不受侵犯。而後由於向法國運送部隊也成了海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又將封鎖範圍北移到了從奧克尼群島中的斯卡帕灣以及蘇格蘭的克羅默蒂一帶。由於迫於中立國的壓力,這種封鎖產生的效果受到了限制。

在地中海方面,保護航運線路則是最為主要的任務,其次,則是支援法國以及而後參戰的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土耳其,以及前來支援的德國艦艇作戰。

對於當時處於世界帝國地位的大英帝國而言,必須應對來自世界各國的各種挑戰,因此其戰略制訂者也只能隨機應變地逐漸拼湊出相關對策,其海軍戰略亦然,並非一言可以概論。不過,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段有限的時期,也許1919年1月出版的傑利科上將回憶錄中所列舉的英國艦隊任務可以使人一目瞭然:

1。確保英國船隻在海洋上的航行自由,尤其對於一個無法實現糧食的自給的島國,此舉至關重要。

2。在戰爭狀態下,透過截斷敵方的海上運輸而加大其經濟壓力而迫使其退出戰爭。

3。同樣在戰時,運輸陸軍部隊前往海外作戰,並且保護其海上交通和補給線。

4。保衛我們的本土以及海外領地不受敵對力量的侵犯。

結構組織

英國海軍的主要指揮機構為海軍部,該部負責對海軍建設以及戰鬥訓練的規劃,並擬定作戰計劃,在戰略以及戰役層面指導戰鬥行動,其最高長官為文職的海軍大臣(FirstLord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