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但是由於畢竟水上飛機在運用上、效能上具有相當程度的不足之處,美國戰前便成功進行了普通飛機的起降實驗。戰時也有在水上飛機母艦上起飛通常飛機,但是不得不在陸上基地降落的情況。而英國在戰爭末期則將“暴怒(Furious)”號大型輕巡洋艦進行改裝,使之能夠搭載併成功在航行中收容普通的飛機降落,並在作戰中加以了運用,這也是第一艘真正意義的“航空母艦(Aircraftcarrier)”。

層出不窮的新型艦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代還誕生了很多特殊的艦艇,這些艦艇中有的曇花一現,而也有的則影響深遠,比如鑑於將會出現的登陸作戰,英國開始研究了一種被稱為“X駁船(XLighter)”的登陸用平底船。便可謂近代登陸艇的先驅。而1915年英國海軍又用快速摩托快艇搭載魚雷進行試驗,獲得成功以後,被定名為CMB,也就是“沿岸摩托艇(Coastalmotorboat)”,而同時期德國海軍也開發了類似的被稱為LM艇,即“快速摩托艇(LuftschiffMotoren)”,而最為著名的則是義大利海軍的MAS艇,通常具有“魚雷摩托艇(MotoscafoArmatoSilurante)”或者是“反潛摩托艇(MotoscafoAntiSommergibile)”之意。這種快艇還擊沉了奧匈帝國的無畏艦。這些CMB、LM艇或者MAS便是以後“魚雷快艇(Motortorpedoboat)”的始祖。

另有一種值得一提的艦艇,那就是在較小的艦體上,搭載重炮的用於沿岸攻擊的淺吃水艦艇,這種艦艇可以溯源到美國南北戰爭之時,當時被命名為“莫尼托爾(Monitor)”號的最早搭載旋轉炮塔的小型低舷裝甲艦。以後這個艦名也成了這個艦種的代名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為了支援可能進行的登陸戰鬥,設計了新一代全新的“淺水重炮艦(Monitor)”,比較大型的是在數千噸的艦體上裝備戰列艦級的重炮,並在戰時批次生產。而此類艦艇在義大利則被稱為“機動炮臺(Batteriasemovente)”,為方便起見,文中將其也一併稱作淺水重炮艦。

其他諸如專門從事海上破交的“商船襲擊艦(merceraider)”,這種襲擊艦形式多種多樣,甚至連帆船也被巧妙運用;還有進行特殊海域封鎖用的“武裝拖網船(Armedtrawler)”、“海軍漂網船(Navaldrifter)”等,這種船隻也常常用於掃雷以及反潛等多種用途。當然還有更多其他品種,難免掛一漏萬,不可能一一表述了。

小結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海戰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技術的影響之下各種新型艦艇層出不窮,新的概念也紛紛湧現,此處也只能對比較有代表性的作簡要介紹,目的便是為了明確以後文中各種艦艇的含義。

以下將就各國海軍的實力、組織以及戰略作簡要介紹,在比較之時,將要列舉的艦種根據上面的定義,將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以及潛艇這些主要艦種進行比較或者例舉。其中戰列艦中進一步就無畏艦以及前無畏艦進行細分,巡洋艦則進一步分為戰列巡洋艦、裝甲巡洋艦、輕巡洋艦以及防護巡洋艦等,而驅逐艦之中也將雷擊艦一併加以統計。

第9頁: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

各國海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分為同盟國以及協約國兩個大陣營。

同盟國又稱中央同盟國、或者中歐強國,是由於這些國家夾在英法等西歐諸國以及俄國這樣的東歐國家之間而得名。其最早的來由是1882年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以及義大利王國簽署的三國同盟,然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作為三國同盟一方的義大利態度曖昧,並最終倒向了敵對方,這個三國同盟事實上已經崩塌一角。隨著戰爭的推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保加利亞王國相繼加入了這個陣營。

協約國則是指以1907年簽署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援的協議,也就是三國協約的英帝國、法蘭西共和國以及俄羅斯帝國這三家為核心,加上塞爾維亞王國、比利時王國、黑山王國、日本帝國,以及後來陸續加入的義大利王國、葡萄牙共和國、羅馬尼亞王國、美利堅合眾國、希臘王國、中華民國以及巴西共和國等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海上戰場則主要為英國以及德國在北海的對峙,其戰火也蔓延到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地中海、黑海、波羅的海乃至世界大洋的各處。而海戰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