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備。而預備艦隊中,則擁有4個雷擊大隊合計36艘。而潛艇則是一線艦隊3個大隊共54艘,還有作為旗艦的巡洋艦3艘,預備艦隊則為1個大隊18艘以及1艘指揮巡洋艦。

這樣按1912年艦隊法規定,在1917年完成全部建造計劃之時,德國艦隊將計劃擁有戰列艦41艘、大型巡洋艦20艘、小型巡洋艦40艘、驅逐艦或者雷擊艦144艘、潛艇72艘。

第26頁:英對德遞交最後通牒 雙方交戰開始

英國的動員計劃

1911年,原內政大臣溫斯頓·丘吉爾與麥克納交換職位,開始擔任英國海軍大臣。他上任後就大膽開始著手一系列改革措施,並在北海海域集中了海軍86%以上的戰列艦力量,並增設了海軍參謀部,以此提高整個指揮系統的效率。而在次年,丘吉爾又在議會中提出,限於主力艦,英國將過去的對德兩倍政策調整為對德保持六成的優勢。其原因是當時如果保持對德兩倍的優勢,將給財政上帶來巨大的壓力,並且很明顯地從財政上無法維持這樣的優勢。同時,英國海軍在1911年制定了動員計劃書(WarBook),而海軍的建設也是根據這個方案進行實施的。

根據英國的計劃,如果戰爭爆發,英國本土海面上將配置3個艦隊。第一艦隊也就是英國艦隊主力,擁有4個戰列艦分艦隊,1個戰列巡洋艦分艦隊、2個巡洋艦分艦隊、1個輕巡洋艦分艦隊以及驅逐艦隊等兵力。其兵力便足以壓倒德國公海艦隊,其任務也是單獨與之抗衡。第二艦隊則包括戰列艦分艦隊和巡洋艦分艦隊各2支以及若干驅逐艦隊,這支艦隊的任務是負責對英吉利海峽的防守。以上艦隊都是由新型或中齡艦艇組成,人員也都不含後備役軍人,因此不需動員即可參戰。而最後的第三艦隊則是分散於各個港口的預備艦艇,共有2個戰列艦分艦隊和5個巡洋艦分艦隊組成,只配置保養和維修人員,透過動員預備役人員也可執行主要是巡邏、護航等任務。l米l花l書l庫l __

由此,英國和德國也逐漸進入臨戰體制。在1914年6月基爾運河擴建竣工重新通航的紀念典禮上,德國的基爾軍港外進行了盛大的閱艦儀式,德國海軍的13艘無畏艦等大多數的艦艇都有參加。而英國海軍的第二戰列艦分艦隊等也前往列席。但是就在這場典禮隆重舉行之際,傳來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遇刺的凶信。

到了7月,英國海軍根據動員計劃書當即進入了備戰狀態,試驗性動員於7月15日開始。雖然並無法律規定強迫後備隊人員應召報到,但普遍反應熱烈,有多達兩萬名後備人員來到海軍兵站。英國海軍有史以來第一次對於總動員進行了實際測試和徹底檢查,海軍部還專門派出軍官在每一個海港察看動員過程,以便報告存在於動員制度中的每一個不足之處並加以糾正。海軍大臣丘吉爾與第一海務大臣路易斯親王則親自前往查塔姆視察動員過程,看著全體後備人員扛著他們的個人用具登上所指定的軍艦上。

根據計劃,這一年為了節約起見,1914-15年的大演習被取消,換之以對原來預備的第三艦隊進行動員演習,動員全部皇家海軍艦隊的後備力量以及所有預備軍官在第三艦隊的軍艦上進行一週或十天的訓練。接著在當年的晚些時候又把整個皇家海軍志願預備役人員除了正規訓練之外,還在第一艦隊軍艦上作一次長達一週的動員訓練。

其中7月18日那一天,在朴茨茅斯南部斯皮特角海域,舉行了規模空前的閱艦式,這是世界史上曾經見過的無可比擬的艦艇大聚會。受閱的是以五十五艘戰列艦,四艘戰列巡洋艦為主力的大艦隊。軍艦的行列長達30餘海里,幾乎將斯皮特角與懷特島之間的索倫特海峽填滿。英王喬治五世陛下乘坐皇家遊艇“亞歷山德拉(Alexandra)”號進行檢閱,整個艦隊的每艘軍艦都懸掛滿旗,甲板上排滿身著盛裝的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軍樂高奏,禮炮齊鳴。這些以15節航速行駛的艦艇,足足花了六個多小時才從“亞歷山德拉”號前一一經過。海峽上空一共有十七架海軍的水上飛機和陸上飛機不斷盤旋。這一次被稱為動員檢閱的大規模閱艦式,為的是檢查預備艦船的動員體制,表明作為預備的第三艦隊也已經能和大艦隊以及海峽艦隊在一道,準備投入迫在眉睫的戰火之中。

這個強大的陣容,事實上也可以看作是歷經與德國進行了熾烈的海軍競賽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力量展示。這場演習在7月23日完成,也就在這同一天,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提交了最後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