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是“掙錢”,而是“賺錢”的那個錢字。因此,“教育產業化”,說穿了也就是少數人期望能從所謂“辦教育”中賺到錢而“先富起來”。當學校為賺錢而辦,當教師為賺錢而教,當校長一心一意為賺錢而奔波,而幼小柔弱的學生們為校方賺錢而勞動、甚至是義務為校方做“貢獻”,這種“教育產業化”一旦實現,在現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這個民族離完蛋就快不遠了。
首先,我們這種一個勁耍弄鈔票的“教育”制度本身,就會把我們的後代輕易培育成視“金錢”至高無上、而視“正義”“道德”“責任感”如糞土的一群偽君子。相比之下,今天,在我們當年曾痛斥為“金錢至上”的西方國家,青少年們反而很高尚。只為“錢”而活著、併為此不顧一切,這種社會意識在西方絕不受到社會鼓勵。本來,到過西方世界的人們,應當向中國青少年說明這一點,但不知為什麼,教育家們並不怎麼向中國學生們談這個,可能他們自己就不喜歡。
而“錢能通神”、“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和實踐,在中國受到了公開的鼓勵。從上到下,從中青年到幼年,從政界、商界到學界,“賺錢”二字日益響亮並放射光芒,可以說成了神州大地上無處不在的新幽靈。自80年代初期以來,“賺錢、搞錢、弄錢”不僅成了正面用語,而且日益被賦予光輝形象,並已被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