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主講人制”。什麼是“主講人制”?我認為略似於電影中的“明星制”,即都是靠某個人或某幾個人來吸引觀眾,創造品牌,形成凝聚力。這個制度的形成,在《百家講壇》也有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其直接起因,則是閻崇年先生的《清十二帝疑案》。我們知道,此前的《百家講壇》,一個主講人往往只講一集,結果是欄目面臨末位淘汰。但閻先生的系列節目一出,情況便大為改觀。《百家講壇》起死回生,閻老先生備受追捧,觀眾媒體紛紛關注。嚐到了甜頭的欄目組決定再接再厲,徹底改變製作方式。從此,不但一個主講人可以講多次、講多集,有的還一講就是一年,形成類似於電視連續劇的大型系列節目。《百家講壇》脫胎換骨。

與此同時,一個始料未及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某些主講人開始受到“明星般”的待遇。曾經不斷有媒體問我:你們這些《百家講壇》最紅的主講人,究竟是“學術明星”還是“電視明星”?我一直沒有回答,也不肯回答,因為怎麼回答都不對。叫“學術明星”是不對的。學術不需要明星。學術界頂尖級的人物也不叫“明星”,叫“大師”,叫“泰斗”。可惜我們多半不是,至少我不是。叫“電視明星”也不通。我們並非電視從業人員,也沒有上崗證。我甚至連“北京市外來務工人員暫住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