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覺就是“誇誇其談”,就是“賣弄學問”了。大眾的心理很有趣。沒有學問,他看不起你。賣弄學問,他更看不起你。豈止是“看不起”,他還有更絕的一招,就是拿起遙控器調臺。
那麼,我們又該如之何呢?
簡單得很,暫時先把你那些寶貝學問扔到九霄雲外去!請注意,我說的是“暫時”。暫時先扔了,回頭再說。也就是說,一個學者,如果願意上電視,願意上《百家講壇》的話(不願意另當別論),就必須先完成一個觀念和心理的轉變,即由“生怕別人說自己沒學問”變成“不怕別人說自己沒學問”。其實一個人如果真有學問,是不怕別人說“沒有”的。你看那些真正的大富豪,怕別人說自己沒錢嗎?擺闊擺譜的,十有###是賺了些小錢的暴發戶。他們以前窮怕了,現在發了起來,就要嚷嚷得滿世界都知道。同樣,你如果真的“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非得“地球人都知道”嗎?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話用在這裡正合適。
從“生怕”到“不怕”,是關鍵的一步。其目的,是解除障礙丟掉包袱。一旦丟掉這個包袱,你在攝像機面前就自由了,也自在了,自如了。最近我看毛佩琦先生的《七解中庸》,那個舉重若輕,那個從容不迫,那個長袖善舞,那個遊刃有餘,實在讓人拍案叫絕。我就想,為什麼會這樣?原因之一,恐怕就因為毛先生這回講的不是本行。講本行,怕同行挑剔,難免“生怕別人說自己沒學問”。不講本專業,反正是外行,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了。這就丟掉了包袱,解放了思想。思想一解放,心靈就自由了,於是靈感突現,文思泉湧,妙語連珠。當然,有個前提,就是得不怕別人說自己“公雞下蛋”才行。其實“公雞下蛋”問題不少(比如不夠專業,難免硬傷),同時也好處多多。好處之一,就是沒有思想負擔。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短處往往也是長處。人們都說“隔行如隔山”,卻不知道這種“隔”,恰恰又是不“隔”。和誰不“隔”?和觀眾、讀者、大眾不“隔”。外行最知道外行想要什麼,也最知道外行不懂什麼,需求在哪裡,障礙又在哪裡。這就比較容易設身處地,替觀眾著想;而替觀眾著想,恰恰是學術傳播最需要的,也是《百家講壇》最需要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五 我們應該怎樣走上講壇(2)
能夠“不怕別人說自己沒學問”,就解除了負擔;站在觀眾的立場替他們著想,就爭取了主動。這時,你的學問就派得上用場了。因為你已經知道觀眾要什麼。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握一個“度”。什麼“度”?既不能“一點沒有”,又不能“全是學問”。全是學問,講成學術報告了,觀眾就會調臺;一點沒有,人家不如去聽評書,看《百家講壇》幹什麼?不過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在你把握了這個“度”以後,還能夠做到天衣無縫,沒人看得出來。這就需要進入第三個階段:“就怕別人說自己有學問”。這是電視講壇“三部曲”中的第三步,也是做一個“電視學人”的最高境界。
問題當然也就來了:為什麼呀?是不是因為“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只有“就怕說有”,才能“不怕說無”?有這個意思。前面說過,一個學者,最怕的就是別人說自己沒學問。因此說是“不怕”,其實還是“生怕”。這時,就只能由“怕有”來戰勝和克服“怕無”,算是“以毒攻毒”。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那麼,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六 觀眾想在《百家講壇》那裡看到什麼(1)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回到本文的開頭:誰是《百家講壇》最受歡迎的主講人?或者說,一個主講人受到觀眾歡迎,原因是什麼?答案是早就有了的,那就是“有學問,有見解,有個性,會講課”。其中,“有學問,有見解,會講課”好理解。因為《百家講壇》的任務,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文化。它的主講人,當然必須“有學問,有見解,會講課”。但有此三條,也就夠了,為什麼還要“有個性”呢?
答案也很簡單:觀眾喜歡。
這就奇怪了!《百家講壇》的任務,不就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文化嗎?觀眾從這個節目當中,獲得了知識、思想、文化,不就夠了嗎?為什麼還要要求主講人有個性呢?換句話說,他們為什麼不滿足於節目內容,還要喜歡主講人、要求主講人可愛呢?
看來,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這個欄目。實際上,僅僅把《百家講壇》定位為一檔“有一定學術含量的教育文化類電視節目”是不夠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