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年的發展,已經“封神”(2015年2月的“網文之王”評選中,貓膩和唐家三少、夢入神機、辰東、我吃西紅柿同被選為網路文學“五大至尊”),有足夠的“死忠粉”追隨,他們的付費閱讀與周邊產品的購買足以支援與激勵作家的寫作。然而,對於超過200萬的註冊網路小說作者來說,vip訂閱制度的梯級次序與創讀互動,是一條救贖之途,也是一張巨大的羅網。
普通網路小說作者在與網站簽約之前,要先免費上傳數萬到數十萬不等的文字,這個階段也是網站考驗作者、培養人氣的階段。事實上,以現在網路文學機制的成熟度,如果沒有簽約之後編輯的推薦,新人的作品基本不可能獲得轟動效應。而一旦獲得簽約,可以開設vip章節,作者即進入了一個比自由寫作嚴酷得多的環境。
在這種環境設定下,一個作者可以追求的,一是網站的“全勤獎”,即每日更新一定數量的文字(唐家三少因為“十年不斷更”創造了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一是所謂的“月票”。只有正版訂閱的讀者才有資格投月票,月票的多少會影響作品在榜上的排名。幾乎所有作者都會在更新每章或數章之後,向訂閱使用者發出“求月票”的籲請。
每一個正版訂閱使用者都有對作者打賞、催更的權利,甚至還有購買“加更票”的設定,可以要求作者每天加更6000字、12000字,而不是保底的3000字。透過正版訂閱、月票、催更、打賞、加更票等一系列商業化設定,讀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利,而作者儼然變成了文字的計件工人,他們的壓力既來自編輯(是否“強推”、寫作指導),更來自直接面對的讀者。來自讀者的直接壓力,是寫作者在從前的文學創作環境中不曾感受過的,而編輯作為中介在作者與讀者之間樹立的壁壘也已經被打破。支持者會認為這種機制能夠促進網路文學作者之間的直接競爭,削弱了編輯的操控權;然而,它也取消了編輯或出版機構對創作者的保護,讓作者必須直面讀者的索求與苛評。
動輒長達數百萬字、至少橫跨一兩年的寫作過程中,幾乎沒有作者能從頭到尾保持良好的寫作狀態,因此,訴苦、求情就成了網路小說作者解釋與求票的常規手段,他們不惜向讀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種種艱難與變故,朋友聚會、領導問責、身體疼痛、親友病逝,都會被寫進某篇更新文字的底部,成為索要月票或請求原諒的理由。這種場景實際上構成了讀者對作者創作過程的圍觀與介入。作者選擇什麼時間創作、創作數量多少,都不再由自己控制,而必須受制於讀者的閱讀需求與閱讀期待,否則將會遭到訂閱使用者的抱怨、投訴甚至言語攻擊。一位女性網路小說作者曾向我解釋為什麼或的讀者流更大,但她更喜歡在**、紅袖添香等女性網文平臺上寫作,主要原因就是女性讀者對於作者因身體或家庭變故導致的斷更抱有更寬容的心態,一些男性讀者的冷言惡語則讓她吃不消。
【網路文學“文學性”的缺失】
不僅僅是速度與數量,網路小說的內容同樣受制於讀者。訂閱數或點選量、月票或榜上名次,對於一部小說的生死,都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一部穿越小說的作者曾在呼籲讀者訂閱正版時表示,如果一本書的訂閱數與追更率不高,網站編輯有“一萬種方法”讓這部小說夭折。因此作者需要去摸索如何寫作才能提高作品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從而保障作品的生存。
理解了網路文學機制,就能理解網路文學的世界為何如此繁盛,又如此荒涼。一方面,殘酷的競爭讓眾多作者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吸引讀者並留住他們。作者不敢冒犯讀者,但又生怕他們產生審美疲勞,因為新的作品既要有新的招式,又不能太過陌生。比如“歷史軍事”一類的作品幾乎全都基於“穿越”(“穿越”可以給讀者一種熟悉感或關聯性),但“穿越”方式可以千變萬化,從“單穿”到“雙穿”“群穿”,甚至上萬人、上億人的“穿越”。“穿越”的目標也不斷擴充套件,把中國歷史“穿”得千瘡百孔,小說作者的目光又轉向日本、美國、歐洲。另一群作者則將“穿越”目的地設為某個架空的朝代或外星系,總之既花樣翻新又滿足讀者需求。這就是所謂“型別化+爽文”。
“型別化+爽文”,意味著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了一套已成規範的契約,作品如何開端、發展、轉折及收尾,其實萬變不離其宗。軍事必須熱血,“穿越”必然王霸,壞人囂張必須打臉,“種田”必須穿插“宅鬥”。主流讀者的閱讀期待必須滿足,其後才是作者個人特色的發揮。由於連載的特點,每日的更新中,要給讀者幾個“爽點”,結尾要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