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部分

等瑾珍兩嬪跪好,方始提高了聲音說:“老佛爺面諭:賞瑾嬪、珍嬪喜膳一桌。

謝恩!“

在瑾嬪、珍嬪向北磕頭時,李蓮英已經下了臺階,站在西面,等她們姊妹一起身,隨即便請了個雙安。

“奴才李蓮英,給兩位主子磕賀大喜!”他起身向王得壽說,“給我一個拜墊!”

這是還要磕頭道賀。瑾嬪不知道宮裡的規矩,太監給主子磕頭,是不是還要先找拜墊?只覺得世家大族的規矩,尊其上、敬其下,李蓮英既是慈禧太后面前得寵的人,就該格外客氣。

“不敢當,不敢當。不用磕頭了!”

“是!”李蓮英原本無意給這一雙姐妹行大禮,便即說道,“恭敬不如從命。”

“你等等!”瑾嬪孃家早就替她們姐妹備下了賞賜,最重的一份二百兩銀子,就是專為李蓮英所預備的,此時已捧在宮女手裡,她順理成章地發了賞。

“兩位主子賞得太多了。”李蓮英又請了個安。

李蓮英傳宣懿旨的任務,到此告一段落,本可以就此辭去,而況在漱芳齋聽戲的慈禧太后,亦已到了傳晚膳的時刻,應該在那裡伺候照料,也不容他在這裡多作逗留。可是他居然拋開一切,留了下來,自告奮勇地執持侍膳的差使。

賞賜的喜膳是由位在養心殿以南,軍機處以北的御膳房所備辦。名為一桌,其實不止一桌,一共是大小七桌,另加十來個朱漆食盒,由一隊穿戴整齊的太監抬著、捧著,從西二長街經崇禧門,入翊坤門,安設在翊坤宮正殿。李蓮英套上白布袖頭,親自動手擺設菜餚,等一切妥帖,方始來請瑾嬪和珍嬪入座。

入殿一看,才領略到所謂“天家富貴”,說“食前方丈”,還是淺乎言之。擺設在兩張大長方桌上的菜餚,起碼也有五六十樣,食具是一式硃紅字細瓷的加蓋海碗,或者直徑近尺的大盤。盤碗中都有一塊銀牌,這是為了防毒而設,如果食物中下了毒,銀牌一沾這些食物就會發黑。

除此以外,還有四張小膳桌,分別置放點心、小菜、火鍋與粥膳。飯不準叫飯而叫“膳”,吃不準稱吃而稱“進”,所以吃飯叫“進膳”。

“請兩位主子進用喜膳!”李蓮英接著便喊:“打碗蓋!”

於是由王得壽領頭動手,四五個太監很快地將碗蓋一起取下,放在一個大木盒中拿走。瑾珍姊妹倆東西並坐,隨即便有宮女遞上沉甸甸金鑲牙筷,同時視她們姊妹倆眼光所到之處,報著菜名。

這種吃飯的方式,在瑾珍姊妹是夢想不到的。尤其是珍嬪,在那麼多人注視之下,真個舉箸躊躇,食不下咽。而想到神廟上供的情形,又不免忍俊不禁,差一點笑出聲來。

“老佛爺的賞賜,”謹慎持重的瑾嬪向她妹妹說,“多吃一點兒。”

這一來,珍嬪不得不努力加餐,只是膳食實在太豐富了,就算淺嘗輒止,也嘗不到三分之一,便覺得脹飽無比,而進膳的時間,卻整整花了一個鐘頭。

等她們漱過口下座,李蓮英才請安告辭,接著,宮門便下鑰了。

“這麼早就關門上鎖,”珍嬪問王得壽,“晚上就不能到那裡串串門子?”

“是!規矩這樣。”王得壽答說,“宮裡跟外面不一樣,都是半夜裡起身,所以歇得也早。”

“萬一,萬一有什麼意外呢?”珍嬪問道:“譬如象上個月,太和門走火?”

“那……。”王得壽很老實,不知何以為答,遲疑了好半天才說了一句,“那時候,敬事房總管會來通知該怎麼辦!”

“敬事房總管是李蓮英嗎?”

“不是。可是他的權柄大,敬事房總管也得聽他的。”

“喔,還有呢?”珍嬪問道,“還有那些人是掌權的?”

這“那些人”自是指太監而言,王得壽便屈著手指數道:“李蓮英下來就得數崔玉貴,是二總管,再下來是硬劉……。”

“怎麼叫硬劉?”

“他的脾氣很硬,有時候連老佛爺都讓他一兩分,所以叫他硬劉,只有李蓮英管他叫小劉。他年紀很輕,可是念過書,常常看《申報》,老佛爺有時候要跟人談談時事,只有硬劉能夠對付得下來。”

“原來如此。”珍嬪又問:“皇上跟前呢?得寵的是誰?”

“萬歲爺跟前,沒有什麼特別得寵的。不過,”王得壽回頭看了一下,放低了聲音,“有個人,主子可得稍微留點兒神。”

看他這種唯恐隔牆有耳的戒備神態,珍嬪倒吃了一驚,睜大了眼問:“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