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隊,並先後佔領了高峰隘和崑崙關。今村均又從第九旅團派出一個聯隊向鎮南關、龍州突進。至此,日軍發動的桂南戰役達到了預期目的,今村均下令留下一個大隊守備崑崙關,主力返回南寧,並命令日軍海軍航空兵準備以南寧為基地,轟炸滇越鐵路和滇緬公路,徹底切斷中國西南的國際交通線。
由於蔣介石進攻陝西,國共交惡,軍委會也不向八路軍總部通報桂南戰役戰報了。直到日軍對外公佈攻佔南寧的戰果,劉一民才知道桂南會戰還是發生了,雖然時間比歷史上晚了一個月。
此時正是蔣介石忙著調兵遣將準備奪回南寧的時候,以主席的戰略眼光自然對此看的很清楚。彭老總也是雄心勃勃,要求再次從山西、山東調兵,一舉將盤踞在秦嶺一線的國軍部隊消滅,至少也要將他們擊潰,奪回漢中、商洛、川北、隴南,並將盤踞潼關一線的第一戰區部隊趕回靈寶一帶的出發陣地。
說實話,這個時候蔣介石是顧頭不顧腚,我軍全力反擊的話,奪回失地是有一定把握的。但是,主席出於大局考慮,沒有同意彭老總的計劃,而是責成周副主席、董必武與張群談判,條件就是國民黨必須退出漢中、川北、隴南、商洛和潼關。
這個條件很難談得攏,中央研究的底線是必要時放棄川北和隴南,但漢中和商洛必須收回。
最後的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談判桌上沒有絲毫進展,國軍卻悄悄撤離,我軍乘勢收復漢中、商洛、潼關,而川北和隴南則依然控制在國軍手中,我軍也相應撤離了在這兩個地區遊擊的政權機關和地方武裝。
這個結果國共雙方都不滿意,但又不得不互相妥協。蔣介石方面是要應對日軍在桂南的攻勢,無暇進一步發展陝西戰事;共產黨方面說實話也很難攻的動國軍穩固了的防線,而且,總不能趁著日軍突襲桂南的時候去與蔣介石大打吧?蔣介石能那麼幹,我們不能那麼幹。
蔣介石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就這樣暫時結束了。蔣介石忙著去收復南寧,忙著鞏固對川北、隴南的佔領,忙著補充休整在西安前線吃了敗仗的部隊。
八路軍也不好受,山東根據地大部分被日軍佔領,山西根據地遭到日軍的瘋狂掃蕩,大幅縮水,陝西又丟了川北和隴南,山東部隊、山西部隊、陝西部隊損失都比較大,只能慢慢地舔傷口了。
知道桂南會戰爆發,劉一民就想到了即將爆發的崑崙關血戰,中國軍人的血就要染紅南天了。他心裡清楚,雖然日軍發動的時間晚了點,但蔣介石一門心思撲在攻擊西安上面,桂南的防禦不用問就知道極度空虛,要不然也不會被日軍打個措手不及。接下來必然和歷史上一模一樣,蔣介石調集上百架飛機、幾十萬大軍去奪崑崙關、奪南寧,日軍一個大隊的兵力死守崑崙關,第五軍傾盡全力攻佔地形險惡的崑崙關,取得了崑崙關大捷。但是,中國軍隊25萬大軍並沒能乘勝收復南寧。日軍又調集援軍大肆反撲,採取迂迴包抄辦法在賓陽與國軍決戰,蔣介石、白崇禧指揮失誤,導致戰局不利,中國軍隊不得不再次放棄崑崙關,日軍乘勢佔領賓陽、武鳴,國軍再次上演全面崩潰的鬧劇。最後,蔣介石在柳州召開桂南會戰檢討會,追究責任,將負責指揮的白崇禧和督戰的陳誠由一級上將降為二級上將,將第三十七集團軍司令官葉肇、第三十八集團軍徐庭瑤以及一群軍長、師長撤職查辦,還撤銷了桂林行營和第三十七集團軍、第三十八集團軍番號,桂南防務移交第四戰區,將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遷到柳州。
知道歷史也沒有用,鞭長莫及,而且由於蔣介石發動反共高潮,很多事情都變得敏感起來,就是劉一民指點一二,蔣介石也未必會聽,八路軍總部也未必會再向以前一樣給他轉發這類電報,搞不好還會被黨內同志誤解。那麼多烈士的血還沒冷呢劉一民所能做的,就是抓緊恢復山東各根據地,恢復在日軍重兵掃蕩中受損嚴重的各部隊的戰鬥力。
現在由於支援桂南會戰和第一軍對山西根據地的掃蕩,日軍在山東的兵力也明顯減少。繼關東軍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共六個師團撤回東北後,日軍的第六師團、第十五師團和長期駐防平漢路的第二十二師團分別歸還第十一軍、第十三軍建制。留在魯西南的、主力被殲滅的第三十八師團也離開了魯西南,日軍從幾個師團的補充隊中抽調兵力,完善了第三十八師團建制,調往二十一軍,承擔佛山一帶的防務。這樣,留守平漢線的就是日軍的第十一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五旅團了,駐守冀南的是日軍的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第三十七師團扼守德石路,全力組織修建德石鐵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