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則除了瞭解資訊之外還有研究與思考。要弄清一件事或一個經濟學原理,就不得不認真地作些文章了,這就是我強迫自己努力讀書的原因。
一個人是不可能有獨立的能力在汪洋書海中做出選擇的,一個人每天拿出再多的時間也不可能將所有的書讀完,甚至你根本就不可能找到所有你應讀和可讀的書,這就要依靠一個群體的力量。
當兵時,我們就組織了自己的讀書小組,幾個人在一起研究。看名著是靠前人的積累與挑選,才知道哪些是必讀之書,但如果是讀近現代的著作,根本不可能僅靠個人的積累,自己去挑也許一個上午也只有一到兩本的收穫,於是就出現了許多讀書的圈子。
不同圈子有不同的側重,有重經濟學的,有重管理學的,有重社會學的,有重金融的,也有重政治、歷史或文學的。如果你能同時參加不同的學習圈子,就可以時常從不同的人群中瞭解到各種資訊,這樣就縮短了挑書的時間。而在網際網路上找資訊,會出來一大堆你很難迅速分辨出有用或無用的資訊,朋友會幫你大大地提高選書的效率。
許多媒體也有一些圖書的推薦,像《財經》、《經濟觀察報》,他們也都給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書讀得多了也就開始進入寫的行列。我上學時寫作文都覺得很頭痛,畢竟不是自己想要寫的而是老師規定的;部隊時我對標準格式的公文也覺得無味、枯燥;日記卻是記錄自己內心世界的;寫信則是相互的交流;進入管理工作之後,我要寫的東西就多了,視野也開闊了,當然層次也有所提高。
讀研究生給我帶來的並不完全是知識,其中論文寫作的格式要求與方法,包括論點、論據與論證的相互關係給了我很大的影響與幫助。書讀得多了,認識問題的方法也就多樣化、多角度了。當經濟理論的基礎有所提高時,也與實踐的結合增多了,於是自己也開始寫一些對問題的認識。現在則更是欲罷不能,又是“萬言書”,又是寫部落格,每天總要寫些什麼,經常一兩天就用完一支筆。最多時我一年整理出來的文字、講話稿等超過了幾百萬字,卻毫無爬格子的疲勞感覺,時常一動筆就在辦公室裡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第二天,反而成了我的樂趣。
不管我書讀得好不好,但可自吹讀了不少。也希望大家能讀更多的書,為更多的人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讀書風氣,讓社會在書的翻閱聲中更快成長。
(2006年8月7日)
。。
我也有一顆童心
2007年的春節是60年一個輪迴的金豬年,為圖個吉利,2006年就有大批的適育青年搶在節氣之前播下了幸福的種子,準備在金豬之年有所收穫。
我也有幸有個屬豬的女兒,2007年剛好也是她的本命年,滿12週歲了。也祝願金豬之年能為她帶來更多的好運。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舉國上下甚至全世界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喜氣洋洋、歡聚一堂的日子,甚至越來越多的洋人開始關注中國的傳統佳節。
中國人也在過著許多原來只屬於洋人的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等,但這些節日在中國卻變成了與家人在酒店等有組織地進行社會活動的地方歡度節日的形式,以至於中國閤家團圓的春節也變成了外出度假的節日。
生活水平提高之後,人們更注重的不是在什麼地方、過什麼樣的節日,而更關注的是與什麼人、用什麼方式來充實生活的內容了。
許多企業在節日期間會組織客戶或員工共同慶祝節日,以期再創佳績。
我比別人更多感受到的是,每年的春節我總會收到一些員工子女的祝賀,這些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會用自己的雙手認真地製作一些賀卡、紙疊的手工玩具等,寫上他們認為最能代表自己心意和希望的話語,送上他們純真的祝福。
許多來訪的記者都說,只看到我嚴厲的、板著面孔的一面,尤其是懷疑我與員工在一起時是否會有笑臉。我只能告訴他們:“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也有一顆童心,我退休之後最大的願望就是辦一所好的幼兒園。
每次公司組織帶家屬的活動,當我與這些孩子們在一起時,笑得則像春天盛開的花朵一樣。我的辦公室裡也會擺上我與孩子們共度節日的照片。
我從來也數不清公司員工的孩子一共有多少在18歲以下。每年員工都會有一些變動,既有被公司炒了魷魚的,也有跳槽的,更有另立門戶當了老闆的,當然也有新的員工加入。孩子的數量隨著父母的離職與加入不斷變化,同時隨著歲月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