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3部分

第五,作者在闡述某些為自己所不同意的觀點時,則力求客觀,但深信完全排除個人偏見則不可能,同時也不想掩飾自己是站在英國自由民主主義者的立場上來研究5 闡述這段歷史的。在一個自由民主主義者看來,英美兩國演化形成的政治制度是人類設計過的最好的政治制度,唯一的前提是在這種制度下生活的人們,首先要能適應這種必需的相當嚴格的條件,這一政治制度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作者在寫作時力求避免以恩人自居的面貌出現,作為一個非德國籍的自由黨黨員,在探討德國問題時是很容易造成這種印象的。如果作者能做到不期望豬也會飛翔的話,那麼他也很容易使人感到好象他之憐憫豬正是由於豬不會飛翔。

初稿寫成以後,承蒙皇家國際事務學會的慷慨協助,把油印稿分送給從不同角度關心德國佔領問題的友好審閱。他們提出的意見不僅使作者避免了許多事實錯誤,而且還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想法,使作者澄清了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由於種種原因,不便把他們的名字一一列出。謹藉此機會對他們不辭勞苦給予協助公開表示最深切的謝意。同時必須申明,本書中所表達的觀點概由作者本人負責。

本書於1954 年秋定稿,因此在這以後出版的書刊材料:只在個別情況下予以引用。

邁克爾·鮑爾弗

1955 年10 月

第一編 四國對德國的管制1945—1946年

你驕傲的心啊!你確是這樣地冀求過,你冀求幸福,要麼享盡無限幸福,要麼忍受無限痛苦,驕傲的心,如今你終於苦難重重。

海涅

第一章 投降時的德國

1945 年3 月19 日,在盟軍沿雷馬根橋渡過萊茵河之後,希特勒釋出命令,要求把敵方進軍沿線所有交通道路,鐵道車輛、卡車、橋樑以及水壩、工廠和供應品一律予以破壞。他對施佩爾說,如果戰爭的結局是失敗,德國也要毀滅。這種命運是不可避免的。連儲存最原始的生存條件都沒有任何必要去加以考慮了。“相反,不如由我們自己把這些東西通通破壞為好。”

施佩爾在另外一個場合還說過:“他是在精心策劃,讓人民和他自己同歸於盡,”很久以前,希特勒還對勞施寧說過:”我們可能要遭到毀滅,果真如此,我們就要把全世界都牽著和我們一道毀滅——讓全世界化為一片火海。”現在這種威脅確實出現了。第三帝國從頭到尾擺出了一副妄自尊大、盛氣凌人的架勢,並竭盡全力地把德國推進了一個現代國家所未曾經歷過的最大的災難之中。

事實上希特勒的“焦土”政策只是陣發性地實施過一陣。盟軍在德國本土作戰,節節向前推進時,的確遭到過不少拚死抵抗。這樣一來,在飛機轟炸所造成的破壞之外,又加上作戰帶來的損失。德國當年在格爾尼卡、華沙和鹿特丹等地播下的種子,現在已經親自飽嘗其惡果了。許多德國城市,如科隆和紐倫堡等地的中心已化為一片廢墟,使一些曾經遊歷過的外國人幾乎無法辨認了。科隆有百分之六十六的住宅破壞殆盡;在杜塞爾多夫有百分之九十三的住宅不能居住;法蘭克福的十八萬套住宅中有八萬套被毀。據計算,如在柏林每天開出十列有五十輛車皮的列車來運輸瓦礫,要歷時十六年才能運完。在英佔區的五百五十萬套住宅中有三百五十萬套或完全被毀或嚴重損壞。在波茨坦協定所劃定的德國領土範圍內,原有一千六百萬套住宅,其中有二百三十四萬套被毀,還有四百多萬套至少損壞了百分之二十五。

盟國一些聽過有關房屋破壞情況彙報的人員,剛剛進入德國時,看到還有那麼多建築物仍舊屹立在那裡,開始感到很驚奇。其實大多隻剩下一個外殼了。大城市的建築物沒有傷痕的寥寥無幾;以漢諾威為例,未遭破壞的建築物不到百分之一。受害的不僅僅限於大城市;較小的城鎮,如希爾德斯海姆和海爾布隆也損失慘重;即使鄉村亦未能倖免。作者於1945 年6 月曾乘飛機從法蘭克福至慕尼黑,沿途所見至為驚人。開頭看到好一些村莊在外表上還完好無損,後來就看到另外一些村莊,恰巧是德軍進行瘋狂的最後抵抗的場所,都變成一片焦土了。一般來說,1939 年只住四個人的地方,現在有十個德國人擠在一起住,即使這樣,還使用了一些不能叫做住宅的地下室和臨時房舍。

遭到破壞的不光是私人住宅。公共建築物,辦公樓,劇院,藝術館等等也全都毀壞了,在紐倫堡,四十座新教教堂中有三十座被毀。在柏林,所有一百八十七座福音派教堂全部遭到轟炸或炮擊,其中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