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化。一星期後傳來訊息,說俄國人已不準奧地利人視察蘇佔區的工廠,並已下令凡食品和工業品未經簽署許可證者不得在蘇佔區內作任何距離的移動,或移出境外。
這種政策如果允許繼續推行,將會迅速造成蘇佔區與奧地利的其他地區隔絕,而新管制協定也要變得毫無意義了。西方三國立刻採取抵制行動。在10 月25 日的盟國委員會的會議上,英國高階專員宣讀了預先準備好的一項長篇宣告,評論蘇方對新管制協定第六條第一款的解釋。他說,國有化法律對蘇聯的賠償要求毫無影響,蘇方無權否認已經生效的盟國委員會的決議。
這項宣告在奧地利國內外廣泛宣傳。雖然它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形勢,但對蘇聯的政策的確起了節制作用。顯然俄國人曾經決定,一味採取執拗態度是對己不利的,因為就在那次會議上。他們同意作出決定,承認奧地利政府有權控制本國的全部資源,並將所有這些資源充分用於奧地利經354 濟。 值得注意的是,這時盟國的意見分歧已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對出現的情況各自發表公報。塔斯社介紹這次會議的公報是別具一格的,它幾乎不提會上的讓步,而集中談會議所透過的一項決議,宣稱奧地利政府不曾採取一切可能的步驟去利用本國資源或透過穩定價格來消除奧地利工業方面令人不滿的現象。事實上奧地利政府已經得到指示,要在三十天內提交出一份復興工業的計劃,包括進出口計劃在內。
局勢的關鍵問題在於奧地利政府不能實行全面控制,不論本國的糧食,還是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供應的糧食,其分配必然不均;而就東西兩部分糧食資源數量不相等的情況來考慮,可能蒙受最大損失的是蘇佔區。爭吵一直持續到年底。但在11 月15 日,美方重申了它要把奧地利作為一個單了的整體井統籌糧食供應的意圖,於是12 月3 日蘇方同意在1946 年12 月8 日到1947 年l 月3 日這段時期內允許蘇佔區的糧食供應品自由流通。 但是,奧地利政府雖然在這些方面的權力已經再次得到了肯定,蘇聯卻透過其財產管理局的活動仍然嚴重地限制了奧地利政府的權力。蘇聯在奧地利財產管理局一開始就象一個在奧地利國土上獨立行動的代理機構。對奧地利的法律和商業慣例毫不考慮。它的買、賣、進口和輸出等活動毫不注意奧地利的正式規章。後來它毫不猶豫地在維也納蘇管區和整個蘇佔區開設了一系列零售商店。在這些商店裡,凡是從東方進口的無稅商品,或由管理局所屬蘇佔區企業的產品,賣出的價格比任何地方都便宜,這顯然是想證明共產黨企業具有更大的效率。維也納人並不受騙。蘇聯在奧地利財產管理局的存在便足以充分說明蘇聯對待奧地利的真實態度。但是這一整套制度是奧地利經濟體上的一個流膿的瘡傷,是恢復經濟的主要障礙。
在試圖評價盟國對奧委員會這一階段在經濟領域裡所做的工作時,我們曾特別提到過奧地利人本身在創業活動中所擔負的日益增加的責任,也提到過盟國對奧委員會活動範圍的相應縮小。與此同時,不應認為委員會在經濟方面的貢獻是可以忽視的。在早期的時候,經濟356 管理局年做到了相當程度的合作;交換了統計數字,共同估計了這個國家的總的需要,並對如何滿足這些需要的方法作了有效的估計。就物資援助而言,蘇方在早期清楚地表明,它無法繼續或實質上對糧食供應出力,而法國政府則在飽受戰爭創傷的法國無法養活其本國人民。然而,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救濟計劃於1946年夏季生效之前,四國是補充供應的主要來源。的確,如果沒有它們的援助,沒有許多外國救濟組織的自動援助,奧地利就要淪於飢謹了。此外,這種援助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停止工作之後還是以很大的規模在繼續進行下去。
到1946 年秋季,進一步援助的前景已趨暗淡,11 月間,費格爾給盟國委員會寫了一封信,要求用外國貸款來彌補預計1947 年因購買糧食而造成的一億七千八百萬美元的赤字。年底之前,英國同意提供八百五十萬英鎊作為救濟和重建款項,還有一百五十萬英鎊作為購買原羊毛的商業貸款。接著美國也提供援助,1947 年初它是唯一能夠按所需的規模提供援助的國家。 主要來自英美的這種或別種形式的援助,使奧地利政府能夠在1946 年間開始進行長期建設工作,到這年年底,可以斷言,儘管困難重重,但終於打下了戰後經濟恢復的牢固基礎。
第四節 幾個特殊問題
(一)難民與流亡難民
雖然單從人數方面來說,流亡難民問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