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6部分

笫�揮邪�ㄔ謖庀蠲騁字�冢��牽�榭鮃丫�芮宄��髏斯����1940年1月簽訂的鉻協定限期二年,應該說是目光短淺了。

象西班牙和希臘一樣,土耳其顯然是英國進行“有條件援助”的一個適當場所。1940年7月,英國又向土耳其政府提出一個廣泛的計劃來購買土耳其的產品,並向土耳其供應產品。為了抵制德國的經濟影響,還在1940年11月22日同土耳其締結了一項新的金融協定。根據這項協定,土耳其在英國的採購中至少可以得到百分之十的黃金付款;此外,雖然給土耳其制訂了其定量限額,但是,這些限額將不予嚴格執行。在這年冬季,土耳其大大提高了鉻的賣價(鉻正是德國需要的,以此作為向土耳其提供其極需的軍備的交換條件)。雙方還在其他物品上進行了長期的談判。到了1941年夏天,當土耳其停止釋出官方的進出口數字時,人們便有了可能對英國所作的努力的成效作出估計。1940年7月到1941年6月這十二個月期間,聯合王國已取代了德國而成為土耳其的最大市場和供應者。德國在土耳其的貿易中所佔比重已從戰前的約百分之五十下降到約百分之十。但是,它同德國近鄰的瑞士、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等國的貿易卻有了可疑的增加。在1941年10月9月簽訂的克洛迪烏斯協定中,德國和土耳其同意雙方在今後十八個月中相互交付價值一億里拉的各種商品,並在1943年與1944年交換鉻和軍需物資。然而,土耳其想從德國得到大量供應品的希望,到該年年底便開始漸趨渺茫了。

但是,雖然英國可以聲稱它的政策在限制德國經濟向地中海國家滲透的鬥爭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它還是不得不承認,它在堵塞封鎖的兩個最大漏洞(透過維希法國和蘇俄的運輸渠道)方面幾乎是完全失敗的。被征服的法國經歷了兩個政府的統治。為了封鎖的目的,毫無疑問在德國直接管轄下的哪一部分應該被認為是敵方領土;但在貝當元帥為首的維希政府統治下的未被佔領的法國地區,其確切地位如何,在某些方面就有人懷疑了。這種地位是很微妙的,原因不止一端。維希政府仍舊控制著一支相當大的海軍和西北“非洲帝國”(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法屬摩洛哥和法屬西非),而這正是在皇家海軍抽不出艦隻去截斷法屬北非一些港口和馬賽港之間的交通的時候;再者,法國的情況又給美國運送糧食“救濟”歐洲的宣傳運動提供了素材。這種救濟運動雖然表現了其支持者的真正人道主義精神,但是,如果要取得成功的話,就難免也要在物質上充實軸心國的經濟資源。

1940年8月20日,丘吉爾對下院的一項宣告闡明瞭英國政府對救濟問題的政策。丘吉爾在指出德國官方一再聲稱他們擁有充分的糧食儲備能夠養活它控制下的人民等話之後,他辯駁說,在現時和即將來臨的冬季中,可能在歐洲任何地方造成饑荒的僅有的因素只能是德國的壓榨勒索,或者是德國不將它所掌握的生活必需品分配出去。何況還有許多寶貴的食品是製造重要的作戰物資所必不可少的。脂肪用來製造炸藥,土豆用於提煉汽油用的酒精,大量用於製造飛機的塑膠都是用牛奶做出來的。希特勒必須對此承擔全部的責任。因此,決不應該讓救濟這些人民的糧食透過封鎖線。但是,英國政府為了迅速向已經重新獲得自由的任何國家的人民(包括那些德國人和奧地利人在內)供給糧食,將盡最大努力事先作好安排。這個宣告不僅為英國在戰爭後期實行定量限額的政策(雖然還得作出一些讓步)提供基礎,而且它還要求中立國和盟國積累生活必需品。這項政策還有更為直接的目的,即為了平息因封鎖而受損害的出口商的不滿,以及為將由聯總在戰後進行的救濟工作做好準備。至今只在波蘭試行過這項救濟工作,在那兒有兩個美國組織(美國紅十字會和赫伯特·胡佛的“波蘭救濟委員會”)輸入了一些必需品。可是美國人這些努力,到1940年6月初就告停止,因為德國政府不肯再為這項工作提供各種方便。隨著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法國以及稍後的巴爾幹諸國相繼淪於軸心國的統治之下,要求透過封鎖線運送食品的呼籲又重新提出來了,並有所擴大。美國政府大體上接受了英國的這種觀點,即應由德國和義大利承擔養活被征服的人民的責任,但是它又明確地認為,對於維希法國應當多少作為例外看待。

美國政府的上述觀點,邏輯上是由於它相信貝當元帥的政府還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真正獨立,而這種獨立可以由美國表示同情而加以促進。同時英國政府也得到維希的暗示:法國最後可能重新參戰。於是華盛頓和倫敦不久就與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