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4部分

是反對在學校裡實行義務宗教教育的,而這一制度在軍政府1943年掌權後就已經頒佈法令實行了。

整個大陸以極大的興趣注視著這場選舉。儘管精神抖擻,生氣勃勃而富有魅力的庇隆與才貌平庸的坦博里尼之間有著明顯的不同,但民主聯盟仍然相信他們會獲勝,如果選舉是公正舉行的話。雖然仍舊保持戒嚴狀態,但報章雜誌卻獲准幾乎可以完全自由地發表意見和提出批評,所有的政黨均准予舉行集會。可是許多民主黨派的集會卻被庇隆派的武裝人員所驅散,而親庇隆的警察部隊則袖手旁觀,不作公正的處置。

與此同時,身為華盛頓代理國務卿的佈雷登,為了忠於自己的諾言,繼續攻擊庇隆是西半球和平與團結的威脅。同時他還試圖爭取其他美洲政府的支援。選舉原定在1946年2月24日舉行,在舉行前二星期左右的時候,佈雷登斷定這已到了採取更直接行動的時刻。2月11日,一份通常稱作藍皮書的備忘錄遞交給了其他美洲國家的代表。十二小時後,這份備忘錄就公佈於世了。藍皮書的內容是根據軸心國在阿根廷活動的情況彙報,包括盟國佔領德國後發現的情報。阿根廷政府被控在大戰期間曾給德國以援助,並在自己的國家裡給納粹團體繼續提供庇護。庇隆被點名為主要通敵者之一。

在大部分選舉活動期間,庇隆一直主要強調,他在反對貪婪的地主和資本主義寡頭政治的運動中作為貧窮受壓迫者的一名戰士所起的作用。他慷慨地向工人們許下了諾言,併發布了法令,立即給工人們切實的好處。佈雷登的公開干涉反而給庇隆提供了新鮮的武器,使他成為擁護阿根廷自由和獨立以擺脫美國佬蓄謀控制的人。庇隆聲稱,阿根廷的選民們必須在2月24日投票,要末選佈雷登,要未選庇隆。

同過去標誌競選運動時的恫嚇和派系鬥爭的情況形成對照,那天的投票卻是平靜而井井有條,完全實現了武裝部隊將能保證選舉公正舉行的許諾。統計票數的工作花了六個星期,但到3月中旬已很清楚,庇隆的勝利已成定局,除非在尚未計票的幾個選區內形勢突然轉向。最後的選舉結果表明:庇隆已經贏得了絕大多數選票。他的黨在十四個省政府中獲勝了十三個,在國會里也取得了勝利。庇隆支持者之所以贏得勝利,實得力於反對黨派內部的分裂,而它們的黨派休戰只限於選出一名共同的總統候選人而已。

(二)阿根廷選舉在美洲大陸產生的反響

庇隆的勝利使美國政府中的拉丁美洲政策制訂者陷於進退維谷的處境。佈雷登和國務院曾寄希望於庇隆為民主派人士所擊敗。他們可能在理論上採取三條政策中的一條:(1)承認新政府和同阿根廷建立正常關係;(2)不承認和公開反對;或(3)承認,但保持疏遠和不友好的關係。他們不準備考慮第一條政策。第二條是排除在外的,除非美國準備單獨行事。不論英國政府還是主要的拉丁美洲政府都不想要孤立阿根廷。

拉丁美洲國家不安地看到,曾經一度在墨西哥城和舊金山彌合了的美國和阿根廷之間的爭執又死灰復燃了。雖然多數的美洲政府並不比美國政府對法雷爾…庇隆政權更有好感,但公開與之決裂是不符合它們的利益的。況且,美國的高壓行徑更引起了它們早先對北美的干涉和霸權的擔憂。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愈加堅持它們早先的防衛手段,即不干涉和步調一致的原則。看來似乎越來越清楚了,美國是準備拋棄這兩項原則的。美國外交政策的制訂者公開地宣稱,在外交事務上不干涉的政策,並不意味著贊同當地的暴政,並且呼籲拉丁美洲國家聯合起來同法西斯政府進行鬥爭。

拉丁美洲政府對於對不干涉原則的任何修改的態度,在它們對烏拉圭於1945年10月提出的建議的反應中清楚地顯示出來了。烏拉圭外交部長羅德里格斯·拉雷塔,在一封致其他美洲共和國的照會中提議,採取集體行動以對付侵犯了包含基本人權在內的民主原則的政府。雖然,這提議當然並未提及阿根廷,但顯而易見,法雷爾…庇隆的軍事獨裁是屬於這種性質的政府。實際上還有其他幾個拉丁美洲政府也是如此。

貝爾納斯立即宣佈美國政府“無條件地贊同”烏拉圭的提議。相反,大多數的拉丁美洲國家不是在外交上不作肯定表態,就是反對這個提議。它們不準備接受對它們內部事務的干涉,不論這種干涉是單方面的或是多方面的。此外,它們害怕雖然干涉表面上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美國可能利用它的軍事上和經濟上的優勢,對一些弱小國家施加壓力,以提供它所需要的支援其進行干涉的多數票。這些國家的疑慮由於國務院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