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2部分

然而,一個懂得怎樣來對付中國人的美國代表,是可以不必樣樣滿足中國人的要求而照樣能同他們和睦共事的。但是史迪威的日記和筆記表明,他是個充滿了嚴重偏見的人,而且對任何不完全贊同他的主張的人,不管是中國人、英國人還是美國人,他都立刻顯出強烈的厭惡情緒。他和許多美國人完全一樣,對英國和一切英國東西抱有惡感——也許特別厭惡英帝國。從他的《檔案》中的許多辛辣的記載可以看出,他深信羅斯福是被英國人利用的一名小卒,英國得到了美國的幫助,但沒有做多少事情來報答美國。他對蔣介石也抱有成見。值得注意的是,甚至在他離開美國之前,他在日記中就稱這位大元帥為“小角色”了。史迪威於1942年3 月4 日到達重慶。他發現蔣介石對英國人很反感,並堅持中國在緬甸的軍隊絕不能由英國人指揮。蔣介石告訴史迪威,與其同意由英國人指揮,他寧願把中國軍隊撤出緬甸,並說他打算把這一點告訴羅斯福。3 月20日,羅斯福告訴丘吉爾說,蔣不允許把中國第五軍和第六軍全部調往緬甸,除非他們仍由史迪威獨立指揮,而不是由已派往緬甸擔任統帥的亞歷山大將軍指揮。然而到了3 月28日,蔣卻終於同意由亞歷山大擔任在緬甸的全部盟軍的總指揮。

這時候,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已無關緊要了,因為到3 月7 日,從暹羅向緬甸南部蜂擁而入的日軍已迫使英國人撤出大港口仰光。英軍正向緬甸中部撤退,希望能在那裡站住腳。這時,中國第五軍的一個師已經到達前線,另兩個師在約二百英里以外的緬甸北部;中國第六軍在撣邦,控制了臘戍和滇緬公路。在這樣的形勢下,史迪威要把中國第五軍的三個師全部集中到東籲作戰,但蔣介石反對這個主張,他要集中力量防守曼德勒。他指出,從人數和火力來說,由三個師組成的中國的一個軍大約只相當於日本的一個師。至少,在這一點上蔣介石是對的,事實上他的估計還是樂觀的。看來,在能把物資從緬甸轉運到中國去的唯一的良港和鐵路終點站仰光失守後,蔣介石在緬甸所主要關心的是使他自己的軍隊免遭失敗。但是鑑於史迪威的堅持,大元帥一面假裝同意他的計劃,一面密令中國將領們製造困難,在行動上儘量放慢。這使史迪威大為惱火,他認為失去了一個大有可為的機會。然後,到4月中旬,戰役的危機來臨了。日軍先攻擊仁安羌附近的盟軍西翼,擺出了要包圍那裡的一個英國師的殘部的架勢。史迪威派中國部隊去救援,暫時減輕了那裡的壓力。

但是隨後日軍在東翼發動了主攻。他們殲滅了中國的第五十五師,席捲而上,攻陷臘戍,於4 月底切斷了滇緬公路。日本人的這一勝利意味著盟國失去了整個緬甸,因為如果盟軍有任何停下來進行抵抗的企圖,計本人都能予以挫敗。一部分中國部隊在日本人到達之前就已經逃回中國;其餘的則同史迪威及其幾個美國助手一起繼續進行戰鬥,穿過緬甸北部的叢林和山區進入英帕爾;亞歷山大帶領英軍殘部也已趕到那裡。

日本徵服緬甸,必然給中國帶來長期的不幸的後果。現在,中國實際上已與盟國隔絕了。到中國的通道,現在只剩下從阿薩姆基地飛越群山連綿的“駝峰”到昆明和重慶的空運線了。美國空軍由小規模開始,把這個困難而危險的空運業務逐步擴充套件成一個空運機構,到戰爭結束前夕,透過這條航線運往中國的物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透過滇緬公路運送的物資還要多了。但是在1942—1943年間,運輸機和物資都很有限,因為在盟國計劃中要優先考慮其他戰區的需要。這不僅是一個先打擊德國然後傾盟國全部力量打擊日本的問題(儘管這是同盟國戰略的基本總概念,而且事實上也非如此不可),同時還有一個怎樣用最有效的手段來擊敗日本的問題。

在後一個問題上,英美的戰略計劃一致贊同對日本進行一場海空戰,以切斷其交通運輸線,孤立其各股分散的兵力,最後以入侵日本本土相威脅。這項計劃雖然最終將證明對達到同盟國的全部目標是顯著有效的,但起初看不出它能夠解決把駐紮在亞洲大陸上的大量日軍驅逐出去的問題。在這方面,本來中國似乎是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如果能開闢一條通路,使盟國的援助物資源源流入中國的話。但是這個前景消失了,部分地是由於中國本身的缺點和內部的分裂,部分地是由於1943年秋斯大林明確許諾,俄國終歸是要幫助對抗日本的。

這樣,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在很大程度上降到了配角的地位。當然,中國是重要的,因為它牽制了大量的日軍,否則這些日軍便可被自由地用於其他地方了。中國的領土還被用來建立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