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在12月27日作了答覆,說如果盧布林委員會改組為臨時政府,蘇聯政府就“沒有任何重要理由推遲對它的承認”。他說,米科拉伊奇克那次來莫斯科同盧布林代表們磋商,起到了號召人們對波蘭境內紅軍搞破壞活動的作用,而阿爾齊謝夫斯基政府在倫敦成立,則“造成了波蘭和流亡政府之間深刻的裂痕”。他說,盧布林委員會已透過自己的一些行政措施提高了它在波蘭的權力和威信,而且它已承認了紅軍需要在波蘭有一個平靜可靠的後方。他說,相反地,“逃亡政府”卻在那裡製造內戰的威脅。因此,他建議各盟國應一致同意立即同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互換外交代表,以便最後承認它為波蘭的合法政府。
12月30日,羅斯福覆電表示深為失望。他說,美國不會承認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因為它是否代表波蘭人民還很成問題,而且,不管怎麼說,這個問題在波蘭解放之前是決定不了的。他說,很難相信斯大林加在米科拉伊奇克身上的那些罪名,因為他認為米科拉伊奇克是有可能一同來解決波蘭問題的少數幾個波蘭領導人之一。如果俄國人推遲到三大國會議之後承認“盧布林政府”,這對俄國不會造成“什麼大的不方便”。他再一次要求斯大林等待即將舉行的那次會議,暫緩承認“盧布林政府”,因為他深信,三巨頭會晤時是能夠找到解決波蘭問題辦法的。
1945年1月5日,蘇聯的廣播宣佈,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已於1月4日正式通知蘇聯政府,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已改組為“波蘭共和國臨時全國政府”,因此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承認這個臨時政府,同它互換大使,並已任命V·Z·列別傑夫為蘇聯駐波蘭大使。《真理報》在一篇社論中解釋說,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組為臨時政府是出於廣大人民群眾自己的要求,它還讚揚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從1944年7月成立以來在對德作戰中和土地改革中取得的成就。《真理報》宣稱,“逃亡政府”卻把“它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搞罪惡的政治陰謀上,一心只想破壞反希特勒聯盟的團結”。社論接著說,“根據人民的意志,在從德國侵略者佔領下解放出來的國土上建立的臨時政府,是以民主的1921年憲法為基礎的,是代表著最廣泛的各界民主人士的,它的成立”,理所當然地將被看作是一件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大事。
斯大林在1月17日釋出的命令中宣佈,紅軍和波蘭第一軍一起解放了華沙;次日,1月18日,“波蘭共和國臨時全國政府”的成員進入了這座自從1944年8、9月間起義以來已成為一片廢墟的城市,他們在斷垣殘壁中安頓了下來。
第五節 1945年2月4…11日雅爾塔會議上的波蘭問題
(一)三大國的態度
在雅爾塔會議上,關於波蘭問題的討論,圍繞著這樣兩個中心:波蘭的東西邊界和波蘭政府的改組。在蘇聯政府1945年1月承認了改組而成的波蘭臨時政府之後,斯退丁紐斯宣佈他的政府繼續承認波蘭流亡政府。英國政府發言人提到首相最近在12月辯論波蘭問題時對波蘭政府所作的批評;但同時英國仍與那個政府保持外交關係。
羅斯福仍然贊成波蘭保有利沃夫和德羅霍貝奇油田(他的國務院裡的一些顧問也是如此)。在雅爾塔會議以前,美國關於波蘭東部邊界的政策是,在前俄國領土上承認以寇松線作為邊界,但在前奧地利領土上則主張採用“乙”線,這樣就把利沃夫及其周圍一帶包括德羅霍貝奇在內的地區,留在波蘭境內。然而英國政府就象丘吉爾在1944年12月15日說的,則支援俄國人關於寇松線的要求,同意寇松線向南延伸到利沃夫以西(寇松線“甲”線)。
斯退丁紐斯和艾登參加雅爾塔會議之前,在馬耳他進行了會晤,當時他們一致商定不承認新的臨時政府。他們還同意波蘭應取得哥尼斯堡以南的東普魯士以及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某些部分。斯退丁紐斯的顧問們反對把波蘭臨時政府和波蘭流亡政府合併的任何嘗試。相反地,他們贊成類似米科拉伊奇克1941年10月間提出的計劃,即成立“民族團結”政府,由包括共產黨在內的五個政黨的成員組成,其中既包括來自臨時政府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波蘭人,也包括來自倫敦的象米科拉伊奇克那樣的“溫和派”波蘭人。
另一方面。俄國人已經正式地和非正式地說過多次,他們關於波蘭的觀點同波蘭共和國臨時全國政府施政綱領中所表明的觀點完全一致。他們認為,波蘭的東部邊界應該是寇松線,西部邊界應該是奧得河和尼斯河,並應把斯德丁(什切青)港包括在邊界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