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1部分

由於1945年2月10日會晤的結果,羅斯福和斯大林商定了一份規定俄國從日本戰敗中應該享有的利益的協定文字。第二天,2月11日,這份文字送請丘吉爾過目,並徵求他的同意。雖然首相實際上並沒有參加起草這一文字,他還是決定簽署,因此這一檔案採取了三方協議的形式。

這項協定的最後定本如下: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其條件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即:

(甲)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乙)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復;(丙)對溝通大連與外界聯絡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接著就是上文所引的關於徵得蔣介石同意的兩段話。協定的結尾說:“蘇聯方面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俾以其武力幫助中國達成自日本枷鎖下解放之目的。”

在羅斯福戰時的所有行為中,這個協定最常受到攻擊。當時,他對自己做成的交易感到非常滿意。斯大林已經承諾對日作戰,這樣就幫了美國的忙。他又承諾援助中國國民政府,並承認它對滿洲的主權,這樣就幫了蔣的忙。不過,羅斯福卻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地位。他沒有同中國人商量就把中國在滿洲和外蒙古的主權放棄了。這種行為當然帶有大國之間進行的帝國主義交易的氣味,這是過去美國人所經常批評的,也是羅斯福本人所常常攻擊的。

不過要了解羅斯福為什麼會這樣做,那也是容易的。部分原因是不能相信重慶方面會保守秘密,部分則是羅斯福自信他能夠取得蔣的欣然同意,因為這畢竟對於中國國民政府還是一筆很不錯的交易。另一部分原因則是斯大林和丘吉爾,特別是前者,都不願意接受蔣介石和中國人作為平等的談判對手,而中國政府在大戰中軍事上的失敗又大大打消了羅斯福先前對於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權利和資格的信心。

全部事情嚴格地保守秘密。海軍上將李海是羅斯福的隨員中知道協定全文的唯一人員,連美國國務卿這樣一位負責的官員也不知道作出了什麼決定。2月10日或11日,似乎是斯大林正式向全體會議宣佈,在歐洲勝利日後的兩到三個月內俄國就加入對日戰爭。他把剛同羅斯福達成的關於遠東政治變動的協定極籠統地講了個大概。這似乎是這筆交易在雅爾塔會議上最接近於全面透露出來的場合。

在雅爾塔的討論中,軍事問題沒有佔突出的地位。羅斯福和斯大林的秘密會談,當然在幕後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為會議上的俄美關係定了一大部分調子。在英俄政策之間,就不存在類似的聯絡。關於歐洲政治前途的辯論,佔去了會議的絕大部分注意力,英俄兩國政府的對立的意願變得非常明顯。英俄兩國在歐洲都有許多利害關係,不能使他們的分歧從屬於在遠東進行軍事合作的考慮,更談不上從屬於成立一個國際組織的各項計劃了。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卻能夠,而且也的確這樣做了。因此,在關於歐洲前途的辯論中,總的說來,羅斯福起了相當消極的作用,自然地落到了扮演丘吉爾和斯大林之間的調解人的角色。

第一個需要作出決議的題目,是盟國對德政策的問題。歐洲諮詢委員會經過努力磋商,已經提供了一個佔領區行政機構的計劃大綱。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2月6日,當雅爾塔會議正在進行時,確定三個佔領區的議定書最後獲得了批准。議定書規定成立一個盟國管制委員會,由各國佔領軍的總司令組成,它還確認盟國管制委員會的所在地柏林為特區,置於三大盟國的共管之下。

這樣,盟國對戰敗後的德國的政策這個總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根除納粹黨、納粹法律和制度以及根除“軍國主義”,是大家都接受的目標。在雅爾塔會議結束時發表的公報中,盟國重申了要根絕這些東西的意圖。但是還有其他經濟政策和政治政策上的問題不是那麼容易取得一致意見的。雅爾塔會議的討論集中於三點。(1)德國應不應該予以肢解,如果應該,那末,要不要修改歐洲諮詢委員會起草的投降條件,以便清楚地把這一點提出來?(2)在佔領和管制德國方面,法國應該發揮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