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墨索里尼打來一份電報,宣佈他決定入侵希臘,裡賓特洛甫於是直接前往佛羅倫薩同義大利政府商討這種新局勢了。
因此,在緊要關頭上,談判的機會就中止了。但是,貝當並沒有在賴伐爾為他安排的道路上後退。
10月26日,在維希舉行的一次部長會議上,賴伐爾力主應與德國人進行積極合作。
必須注意這一不可輕視的情況'根據費爾內海軍中將的記錄,他當時這麼說':勝利者建議同戰敗者合作。由於氣候條件,直到現在還沒有能開始登陸。但是,對英國的勝利已經取得了。德國人正在作出巨大努力。顯然,速度的競賽是對他們有利的……“我們不要報復性的和平”,總理'希特勒'曾經說過。摧毀英國有可能帶來其他的情況。“我已經在尋求同法國的和平”,他又補充道。因此,法德關係將取決於戰爭的結束。一切都取決於法國的態度:積極的態度,而不是觀望的態度。關於非洲的組織問題,有一個更歐洲化的觀念。法國將在非洲受到很好的對待:即宣告非洲是歐洲的延伸部分。這是應該作出的抉擇。
不管這些意見是否全盤被接受,賴伐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