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部分

。實際上這些條件始終沒有被正式接受;雖然盟國和德國都表示準備同意設立這種中立區,如果它們的敵方也同意,但提出種種保留條件以適合它們自己的需要。發生了許多侵犯中立區的事件,其中最驚人的是1939年12月13日在烏拉圭海岸邊的普拉特河口幾艘英國巡洋艦和“斯比伯爵”號的戰鬥。12月23日,美洲各共和國向交戰國政府提出聯合抗議。在這個照會里,它們抱怨說,“斯比伯爵”號的開火以及中立區內其他類似戰爭的事件危害了巴拿馬宣言的目的——本洲的自衛,並揚言要對進犯國家實行制裁。然而,不久情況就清楚,美洲各國對於採取激烈行動來強求別國尊重中立區這種做法是否明智或者相宜,意見並不一致。問題於是提交巴拿馬會議所設定的“美洲國家中立委員會”。委員會隨著進行了詳盡的討論,提出了一些實施措施的建議,提交有關美洲各共和國政府,可是隨後並未採取明確的行動。

在美國,公眾對普拉特河交戰的訊息的反應,說明人們對侵犯中立區的擔憂已經消失,因為這一事件證明了英國海軍仍然保持著昔日的力量和戰鬥精神,使人感到高興和自豪。三艘英國巡洋艦戰勝強敵正是時候,可以恢復美國對英國海軍戰略的信心,在過去幾個星期中,英國海軍的戰略曾被嚴厲地指責為只守不攻和保守的。

中立區是美國政策中的一項新事物,英國侵犯這個中立區並不使普通美國人太擔心。中立國和交戰國在公海上種種互相沖突的權利中孕育著其他爭論大得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會擾亂英美的關係。從戰爭開始起,顯然這種困難一定會出現。美國政府牢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英爭執的嚴重性質,決心儘可能避免同樣的摩擦。英國宣戰後次日,赫爾和英國駐華盛頓大使洛西恩勳爵就討論了怎樣才能最好地避免英國航運政策和違禁品政策可能引起的麻煩。他們議定於9月12日舉行一次美英專家會議;在這次以及此後的幾次會議上制訂了處理這種問題的計劃。結果兩國之間的意見分歧始終沒有變得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那樣尖銳。

11月間,英國宣佈決定沒收中立國船上裝載的德國出口貨,作為對非法佈雷的報復,並於12月1日採用中立國船舶特准運照制度;這一決定的最初反應是冷靜的。對英國干涉德國出口貨,美國於12月8日向英國政府提出正式抗議,宣告美國的海上權利,可是人們一般地認為這只是“備案”而已。

隨著時間的消逝,西線沒有任何活動的跡象,於是美國人對於這種“假戰”越來越感到討厭和不耐煩;“假戰”這個詞是參議員博拉創造出來的,後被人們廣泛使用。由於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在進行——只有俄國和芬蘭之間有一些戰鬥,而這兩個國家在當時的主要鬥爭中表面上都是中立國——大多數美國人還看不出,英國和法國正在為了生存而鬥爭。因此,盟國——特別是英國——強加於美國商業的種種限制越來越使人惱火。1939年最後幾個星期和1940年最初兩個月中,美國同英國在海上中立權利方面的意見分歧,在美國引起不少公眾的憤怒,並使政府氣惱和焦慮,感到左右為難,不知怎樣才能最好地維護美國的權利和利益,而又不過分妨礙英國的戰爭力量或者加深公眾的反英情緒。美國政府對英國採取的一些措施曾提出正式抗議,英國人在答覆中不承認檢查中立國郵件中有無違禁品是違反國際法,並指出信件和郵包中都有貨幣和其他貴重物品寄到德國。公眾雖然對這一點沒有疑問,但他們對一些封鎖事件所表示的憤慨情緒卻在繼續,並於1940年2月達到高潮,當時《紐約時報》和其他一些親盟國的報紙都發表了美聯社的一則報道,指責英國人在百慕大用武力從美國民航班機上取走郵件。在同一個星期中,一向同英國友好的參議員皮特曼,在廣播演講中揚言要對英國侵犯美國權利的行為進行經濟報復。

美英兩國政府對於這種日益高漲的反盟國情緒可能會影響戰局,深感不安。赫爾和洛西恩多次商談後,盟國政府決定派遣經濟專家到華盛頓去協助英國和法國的駐美大使研究整個局勢。除了實行封鎖所造成的一些事件以外,盟國經濟政策的其他各方面在美國也引起了麻煩。美國南部和中西部的一些州,由於英國對購買菸葉和其他農產品的限制而受到了嚴重打擊,正在迫使國務院採取行動。在國會里,英國被指責為歧視美國的出口貨,並有人提出質詢,英國的戰時貿易政策是否違背它1938年同美國簽訂的貿易協定。美國政府當局特別擔心英國對進口的限制可能影響它爭取延長貿易協定的期限。反對赫爾的貿易政策的人,包括來自一些農業州的議員,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