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軍事力量應重新部署如下: 7個師留駐挪威 50個師留駐法國 3個師留駐荷蘭和比利時 120個師準備用於東線 總共180個師在政治領域裡,應建議在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之間作出一種安排,並貫徹執行,接著給予羅馬尼亞保證。最終,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海國家將由德國佔領,而芬蘭的領土則向東擴充套件到白海。
溫伯格有理由指出,從此以後希特勒的政策就固定不變了。共產主義和這一決定完全沒有關係,這個決定也不受以後多瑙河流域或者別處發生的事件的影響,更與11月間莫洛托夫的訪問無關。希特勒在此以前已經拿定主意,並且對武裝部隊下達了命令。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很少有人知道,而且甚至很少有人猜測到這件事,然而1940年6月27日,在那次決定命運的伯格霍夫會議以前五個星期,丘吉爾寫給陸軍元帥史末資的信裡就說:“如果希特勒不能在這裡打敗我們,他大概就要掉首東進。當然,他也可以無需進攻不列顛而徑自採取這一行動,以便為他的軍隊覓得用武之地,同時又可減輕即將到來的冬季對他的壓力。”
1940年8月9日下達了第一道命令,為在東線作戰制定運輸和給養計劃,代號為“東方建設”。大約在同時還作了部署,準備在東普魯士設立一個總管一切的陸軍總部。8月和9月間,軍隊不斷地從西往東調動。8月14日戈林和國防經濟與軍備局局長托馬斯將軍討論必要的新的軍備計劃,並通知他元首希望按期對俄國人運交物資只繼續到1941年春季為止。
9月6日,約德爾向國外的德國反間諜組織釋出一項陸軍命令(絕密),宣佈東面領土內的德軍陣形正在加強。“這些重新部署不得在俄國造成印象,以為我們準備在東方發動攻勢。另一方面,俄國……應得出這種結論,認為我們能隨時以強大的部隊保護我們的利益——特別是在巴爾幹'原文如此'——防止俄國攫取。”
根據當時駐莫斯科德國大使館的陸軍武官克斯特林將軍向國際軍事法庭提交的口供書,他曾奉召參加1940年8月在楓丹白露舉行的陸軍武官年會。在那裡,他於8月6日或8日被叫進去見參謀總長哈爾德將軍,哈爾德親自告訴他,希特勒已經決定要對蘇聯作戰。哈爾德告訴克斯特林,“知道這件事的人很少,他是其中之一”;他知道這件事已經記錄在案;如果他洩漏一點訊息的話,“即使是洩漏給他的上司”(例如舒倫堡),他應該明白會有怎麼樣的後果。
讓我們丟開軍事首腦,來看看文職人員怎麼說吧。魏茨澤克告訴我們,1940年6月和7月,希特勒指望著和英國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希特勒一再推遲他久已考慮的國會演說,以便使英國可以有時間和機會進行所指望的接觸。當英國不理會他的時候,他斷定丘吉爾一定是在依仗老的或者新的朋友,即依仗美國或者依仗蘇聯。魏茨澤克說,軍隊向東調動在7月中旬開始,8月初人們開始聽到關於東線將有戰爭的竊竊私語。這些謠言受到官方的嚴詞駁斥。據丘吉爾說,希特勒在1940年9月底的時候下定了決心;可是後來的情報說明,他在兩三個月以前就已經決定了。丘吉爾又說,斯大林在盡最大的努力忠誠地和希特勒合作的同時,聚集蘇聯的一切力量,作最壞的打算。斯大林為了要同德國保持友好,犧牲了許多利益,冒了許多風險。“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對於即將臨頭的大難作出了許多錯誤的估計,表現得愚昧無知。從1940年9月到1941年6月希特勒發動進攻的時候為止,他真是一個既冷酷無情,又詭計多端,又孤陋寡聞的巨人。”
裡賓特洛甫曾經說,大約自1938年以來,希特勒一直深信不疑,英國和美國一旦武裝起來,就會進攻德國,而且蘇聯可能會參加。對他的這番辯解,當然可以有保留地看待。據裡賓特洛甫說,在1940年,即在法國覆滅後,希特勒看出英國將拒絕他的和平建議的時候,這種憂慮又復活了。因此“他決定進攻,希望在幾個月內解決蘇聯的威脅。……擺脫受兩面夾攻的威脅,唯一的辦法是首先吃掉蘇聯”;因為希特勒預見到,三個大國合力進攻,一定會使他失敗。
據裡賓特洛甫說,走向戰爭的趨勢於1940年6月中旬開始,當時蘇聯事先不打招呼就突然佔領整個立陶宛,包括在德國勢力範圍內的那條狹長地帶。接著蘇聯政府又事先未和德國政府磋商,就於6月27日向羅馬尼亞發出最後通碟,這種“快速行動”又使希特勒大吃一驚。蘇聯對布科維納的要求,使希特勒特別感到吃驚。裡賓特洛甫又說,1940年秋初希特勒開始接到蘇聯軍隊在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