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其政府磋商:在巴爾幹各國首都採取這樣一種外交行動是否可取。不過,要說明第六款並沒有惡意,同時又要說清楚各有關政府事實上的確打算使這一條款所包含的原則能付諸實行,雖然在將來的協定中並不需要重複使用它原來的詞句,這確實是很困難的。不過,到了7月中,巴爾幹各國對於第六款的不安情緒減退了;當南斯拉夫的保羅親王7月20日在倫敦與哈利法克斯的會談中根本沒有提到這一點時,懷疑對這件事的抱怨是過於草率從事,和懷疑這主要是為了使軸心國家獲得深刻印象而設計出來的,也就全部被證實了。因此,英國政府決定不再就第六款說什麼話了,除非有某一個或幾個巴爾幹國家再提起這問題。
南斯拉夫的攝政王自從訪問羅馬和柏林後又過了一段適當的間歇時期,然後從7月17日到8月2日訪問了英國,這既是對加芬庫的建議作出反應,也是考慮到了他自己的興趣。在他7月20日與哈利法克斯的談話中,他給人的印象是他對義大利侵略的危險特別感到憂慮,但是他說南斯拉夫如果受到攻擊將進行戰鬥,即使它肯定要被蹂躪。並要哈利法克斯放心,他無須懷疑南斯拉夫的政策。哈利法克斯則答應保羅親王,英國可以在信貸和飛機的供應方面提供一些幫助。在談話的過程中,保羅親王提到,為了希望能滿足義大利提出的匈南建立友好關係的願望但又不危及南羅關係,他已經在採取的步驟。他的想法是,如果一項三方協定安排起來太困難,也許可以安排兩個雙邊協定,即匈牙利同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同羅馬尼亞的協定。他已經向匈牙利政府提出過這個問題,但是它回答說,羅馬尼亞人曾進行挑釁,同他們是搞不出什麼來的,而匈牙利同南斯拉夫的關係是這樣的好,並不需要再做什麼來加以改進。保羅親王自己承認無法解釋匈牙利方面的這種態度。解釋也許可以在以下這一事實中找到:軸心國已經放棄了可以把南斯拉夫拉入它們的陣營的想法,現在正執行另一條從內部分裂它的政策,因此,已經讓匈牙利人知道,匈南建立友好關係不再是屬於它們迫切想做到的事了。
我們當還記得,1939年5月12日在倫敦和安卡拉發表的聯合宣告,只是標誌著英土談判第一階段的結束,兩國政府的打算是繼宣告之後締結一項臨時協議,以適用於軍事和財政專家們為了準備簽訂一項正式的互助協定而進行討論的那一階段。
5月12日宣告的雙方都公開承認急於想盡快結束談判的以後各階段,但事實上意見的交換卻進行得很緩慢。對這種拖延雙方都有責任:英國人是由於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其他的和甚至更加重要的問題上,由於每走一步都需要與法國人商量,和由於他們自己在財政和供應上的困難,使得考慮土耳其人的要求成了一項緩慢的工作;土耳其人則主要因為,當他們還不能確知他們所要求的軍事和財政援助能在什麼時候和在什麼程度上得到滿足時,他們是不願進一步承擔政治上的義務的。這種拖延不僅給了德國人在安卡拉施展陰謀的機會,而且在土耳其人中間也引起很大的失望,他們原盼望在英土和法土宣告宣佈之後馬上可以得到具體的好處。
在6月初英國已準備好一份暫時協議的草案,並於6月3日把它交給了法國政府,於6月4日交給了土耳其政府。薩拉若盧在接受這份草案時立即問道,他什麼時候可以收到一份關於經濟和財政問題的通知,這一項詢問在6月份還一再地被重複提出。土耳其對暫時協議提出的反建議在6月中以前早已準備就緒,但是直到6月23日才送交英國大使館,並且只是作為一份非正式的“供初步討論的樣稿本”。這一天就是與英土宣告平行的法土宣告發表的日子,英國政府於是決定將來與土耳其的談判最好是在一種三方面的基礎上繼續進行——這個建議被法國人衷心地接受了,但土耳其人卻有幾分勉強。7月初,作為對伊諾努總統的一個暗示的響應,英國政府向法國政府建議,締結一項臨時性政治協議的想法應予放棄,締結正式的互助條約的事應儘快進行協商。這個建議原打算使事情加速進行,但它的被採用也意味著倫敦必須準備一份全新的協定草案;這個草案直到8月4日才送交法國政府,直到8月14日,法國和英國駐安卡拉的大使才奉命把它遞交給土耳其政府。
這正是在德國和俄國政府宣佈兩國同意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的一週之前,在這一宣佈之後裡賓特洛甫就立即去莫斯科訪問,並在8月23日簽訂了這項條約。國際局勢的這一變化使得西方國家極其渴望能使土耳其肯定地依附於和平陣線,它們於是馬上開始強烈催促以最快的速度來締結這項三方面的政治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