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的兩個多月內義大利大使雖有幾次見到過德國外交部長,但裡賓特洛甫總是極力以假話支吾阿託利科。裡賓特洛甫方面的這種保持緘默,意味著魏茨澤克在柏林或馬肯森在羅馬也都不願意或不可能坦率地回答義大利人的詢問。
在5月22日簽訂鋼鐵公約和8月21日宣佈俄德協定即將簽字之間這一段時期內的意德關係,已在本書前面部分作了較詳細的描述;這裡只需要回顧一下在1939年初夏,墨索里尼和齊亞諾仍以為德國人在簽署鋼鐵公約時已經作過保證,即最早也要到1943年才發動一場全面戰爭。可是,他們對這一點仍舊不放心,在這時期中曾經兩次不厭其煩地用書面詳細列舉主張延緩戰爭的論點:第一次是在5月30日的卡瓦萊羅備忘錄中,第二次是在7月24日給駐柏林義大利大使館的馬吉斯特拉蒂的一份備忘錄中。在卡瓦萊羅備忘錄於6月3日送交裡賓特洛甫後,曾商談過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勃倫納會晤一次來討論義大利的意見(對此,希特勒自己承認多少是同意的)。墨索里尼完全不急於想同希特勒再舉行一次兩人單獨的會談;但到7月後期,當波蘭局勢明顯地接近危機時,他也就同意了在8月4日同希特勒會商。可是,這時希特勒又改變了他的主意,他不再打算在近期內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