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心中正在產生對煽動包圍的英國的“最深刻的敵意”,除非中止這項政策,否則很難設想戰爭如何能避免。當他提到英國大使回來的問題時,俾斯麥粗暴地警告他,如果把這作為一件公開討論的事,“答覆……不會是和解的”,除非這事不久即實現,否則“德國政府將採取的態度是,它不在乎這裡是不是有一位英國大使”。希特勒可能也不會急於派迪克森返回倫敦。

確實,柏林是有理由要感到懊惱的,因為西方國家非但絲毫沒有顯示出決心的減弱或團結的渙散,反而已經明顯地把它們的包圍網撒得更廣了。義大利4月7日的入侵阿爾巴尼亞促使它們作出新的努力,它們於13日把單方面的援助保證的接受物件又擴大到了希臘和羅馬尼亞兩國;據悉它們正在加緊同土耳其進行簽訂一項三國條約的談判;它們並且於14日又恢復了想使蘇聯也加入它們打算建立的那個安全體系的努力。不僅如此,它們不久又找到了進一步觸怒德國的機會,因為英國政府早已感到的對於它防務中的缺陷的擔心現在要以行動來表示了。4月20日張伯倫告訴下院說,他打算成立一個供應部,26日他還要宣佈立即實行一項有限度的和臨時的徵兵措施。這樣,亨德森於25日回到柏林時就失去了本來也許可能會有的任何安慰對方的作用,因為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向下議院發表關於徵兵的宣告之前先把這最後一個步驟通知德國政府並把情況說清楚。可是裡賓特洛甫不能見到,大使不得已乃於26日把資訊告訴了魏茨澤克,可是這時訊息已在德國報紙上出現了。在這樣做的時候,他提出口頭保證說,英國政府宣佈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要抵抗侵略,這並不是說它打算包圍或威脅德國或義大利。魏茨澤克說,元首本人無疑將於4月28日在國會提到包圍的問題。他還宣稱,英國對波蘭的保證應對後者所持的態度負責,而且很可能已經產生與原來希望的完全相反的結果。

儘管魏茨澤克這樣堅持冷淡而又嚴厲的態度,這時有跡象表明,德國想改變策略,試圖同西方國家接近。在亨德森返任前的一個星期中,似乎曾有過兩次試國透過非官方的和間接的方式向英國政府表示,只要他們肯放棄包圍政策,德英兩國的利益還是可以取得一致的。第一次是在4月19日,當希特勒接見羅馬尼亞外長並同他談了一個半小時的時候。準備在柏林的停留結束後訪問倫敦和巴黎的加芬庫,不管他得到的印象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他覺得總理講話的某些部分實際上與其說是對他講的,還不如說是透過他對他未來的東道主講的。希特勒告訴加芬庫說,如果英國想要打仗,它可以打,但是對他來說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失望,因為他從早年開始就是一個大親英派。他的意見一直是,德國同英國必須在一起工作,但是今天那邊所奉行的是空想家的政策而不是政治家的政策。”第二次是在三天之後,當希特勒身邊的一個工作人員於22日同奧格爾維…福布斯一起吃便飯時告訴他說,總理還沒有放棄同英國保持永久良好關係的希望——“這是他最久遠的和最珍貴的抱負之一”。他表示了這樣的願望:“應該讓一位精通德語的真正著名人士來這裡作一次面對面的交談,而不要象過去那樣要靠譯員從中翻譯。”

在4月28日向國會發表的演說中,和在27目的一份致英國政府的備忘錄(於同一天就遞交給了倫敦的外交部)中,希特勒最後終於宣佈了那項他從1938年秋季或甚至春季起就在秘密考慮的決定,關於這項決定,他於4月1日在威廉港發表的演說中已經有所暗示。在備忘錄和演說中,他申述了一連串相同的意見。英德海軍協定的基礎——實際上也是它的前提——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以及每一方理解和尊重另一方的重大利益。但是雖然德國一貫尊重英國的利益,把它自己的抱負嚴格限制在同英國的利益不相沖突的範圍之內,對比之下英國政府卻收回了它的信任,採取了這樣一種態度,即不管德國在什麼地方陷入了衝突,英國政府總是要採取反對德國的立場——甚至當英國的利益絲毫不受影響時也是如此。這樣,透過它的包圍政策,它就單方面地使海軍協定失去了它的基礎,並使該協定和1937年7月17日的補充宣告全都“失去作用”(同一天的海軍協定的第三部分也是這樣,在這一部分中規定了雙方有互換情報的義務)。儘管如此,希特勒仍希望避免同英國進行軍備競賽,因此德國政府願意繼續遵守1937年協定中有關性質方面的那些條款。不僅如此,如果英國政府願意的話,德國政府“高興地準備”“就這裡產生的一些未來的問題”進行談判,而且確實是歡迎這樣的一種前景,即“在可靠的基礎上達成一項清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