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部分

吹毛求疵”。陸軍要求的是八百億法郎,空軍是七百五十億法郎,海軍則是四百五十億法郎。軍火製造總監雅科梅現在實際上已掌握了一切有關軍火製造的問題,他在與財政部秘書長密切配合之下,於1939年7月24日告訴陸軍參謀部軍備處長說,這些估計數字太高了,必須減少。國家承受不了這麼大的財政壓力。也許有必要放慢某些定貨的生產速度,有一些企業可以從每週工作六十小時改回到四十小時。這實際上等於是破壞為增加生產所作的一切努力。甘末林直接向達拉第呼籲,並附上一份關於陸、海、空三方面一天戰爭所需費用的估計,用以說明在防務準備上花費幾十億法郎還要猶豫不決,是多麼的荒謬。最後,財政部同意了最初提出的數字——至少在一些最急需的專案上是這樣。

第三章 工藝技術的落後

英國政府並不想否認慕尼黑危機暴露了英國防務方面的缺陷;它倒是想要表明,雖然自己並無過錯,可是挑戰卻在它準備就緒之前就來臨了。張伯倫1938年11月1日在下議院就是這樣說的:

我要請尊敬的議員們記住,我們的重整軍備計劃是一個五年計劃,我們現在只是處在計劃的第三年。要是說因為在第三年中什麼事也沒有完成,所以這項計劃已經失敗了,這就完全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從來也沒有打算要在三年中完成這項計劃。我懷疑是否有可能把一個五年計劃壓縮在三年中完成,如果我們在計劃一開始時就這樣做的話。

後來在辯論中提到這種防務狀況時,一名保守黨議員就很自然地要問:“我們國家或任何別的國家從那個宣告中能得出什麼結論來呢?它是否意味著在1941年我們完全重整好軍備以前,就只好讓德國去任意胡為了嗎?”另一位保守黨議員羅伯特·布思比說:

好多年來,大臣們一直在使我們對於我國防務的真實狀況產生嚴重的錯誤印象。……聽了有些大臣的演說,……你也許會想到大炮和飛機正在象傾盆大雨般地落到他們的身邊,多得幾乎成了一個使人難以處理的問題。的確,有時人們是會覺得對德國人十分抱歉的。

這裡顯然是暗指協調防務大臣托馬斯·英斯基普爵士1938年10月26日在斯圖平頓的一次講話,他說,現在他們是處於重整軍備計劃的第三年,“可以公平他說,幾乎每一種我們需要用來完善我們防務的武器和裝備,都象一股潮水般地正在滾滾而來”。

自從1938年9月令人痛苦的真相暴露以後,人們愈來愈感到這種所謂“潮水般滾滾而來”的說法要變成現實是不大可能的了,除非對國防需要的供應系統來一次徹底的大檢查。自從重整軍備開始以來,對於設定一個供應部的問題一直在進行辯論;現在它在各方面都獲得了支持者。1938年10月21日陸軍國務大臣在加的夫發表演說時幾乎毫無掩飾地提到了這一點。《經濟學家》(布思比稱之為“放任主義的資本主義報紙,它在原則上反對任何形式的插手干預工業,只要這是可以避免的”)在10月29日的一篇文章中也表示贊同。11月10日和17日分別在上院和下院提出了對首相就國王致辭所發表的施政演說的修正案,要求設定一個供應部,但它不能擁有廣泛的強制性權力。在11月17日的辯論中,張伯倫(他在11月1日已經告訴下院說,經過考慮他認為,設立一個供應部將弊多利少)堅持認為,贊成設立一個供應部的人並沒有能夠使他相信,設立這樣一個部將會使防務工作獲得比以往更快或更好的效果。然而,達夫·庫珀在發言中總結了當時的情緒:“我聽了每個人的演說後,發現除協調防務大臣的演說外,大家普遍感到一切都不太好,如果供應部不能解決問題的話,那麼還得有別的改進辦法。”

最後,張伯倫在壓力下作了讓步,同意設定供應部。但是1939年4月20日建立的、8月份開始工作的供應部,只是在這一問題上各種不同觀點妥協的產物。這件事和實施徵兵一樣,表明政府受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衝擊以後,態度變得強硬起來了;但在實際行動方面,它只限於對陸軍和民防系統進行供應,至少暫時是如此。3月29日,本土野戰軍的建制增加了一倍,擴大軍需供應已成為緊迫的任務。儘管透過的法案使這個新建機構完全可以擴大為一個有充分職權的供應部,然而原來的供應海軍和空軍的機構卻絲毫沒有變動。但即使是這個有點象是被閹割了的、改設的機構,也直到戰爭爆發前一個月才開始執行工作;而且到了那時它又無可避免地引起了很大的混亂。但是這種混亂在一年或兩年以前會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同它在計劃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