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可以立即動員五百萬以上的兵員。在1938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經過訓練的後備役軍人,而法國陸軍擁有此類後備役軍人的比例相當高。但是,到了第二年,這種差別開始消失,因為實行徵兵制以後,德國的後備役軍人開始激增。此外,由於德國的人口眾多,和平時期的一個正規師,到了戰時就可以擴充為四個步兵師;而法國一個正規師只能擴充為三個步兵師。同時,在德國工業中能夠保持的勞動力的比率也比法國大得多。此外,德國的工業動員比較順利,早在戰爭爆發前數月,就已逐步付諸行動;而在法國,到那時工業動員就與軍事動員發生了衝突。

德國的機械化兵力,1938年的五個裝甲師,1939年8月增加到七個師,到1940年6月法蘭西戰役時已發展為十個師。按原來的編制,十個師應該有四千一百輛以上的坦克,但編制經過減縮,在法蘭西戰役中實際參戰的但克不超過三千輛,其中至少有一千輛是重型坦克。這仍比法國多出了幾百輛,而且德國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有利條件,如前面已講到過的質量和組織方面的優點。最後,雖然英國在法國投入的坦克有六百輛,但質量太低劣,無助於改變差距。

早在慕尼黑危機時,大不列顛就已經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為它的海軍力量而感到滿意。正如丘吉爾不久後說的:“這是我們國防三軍中唯一具有高度效率的軍種,而且對歐洲相對來說,它比1914年時更加強大得多。”1936年開始的海軍的重整軍備,已經取得初步成效,而且在數量上仍在穩步地發展。在1938…1939年的財政年度內,皇家海軍增添了五十三艘軍艦,1939年又增加了六十艘。不過,由於這次危機而引起的新的情緒,導致了1938年末到1939年初的一系列討論;1939年7月,帝國國防委員會批准為一項新的建造規劃作好準備工作。8月以後,以財政上的理由反對達到“兩強”標準的意見已聽不到了,可以說,這一標準現在已經成為海軍部的長遠目標。1939年1月,英國艦隊的總噸數已超過法國、義大利和德國三國艦隊加在一起的噸數總和。此外,英國正在建造中的噸數也超過這三國合在一起的總噸數。自從英國重整軍備開始以來,其他國家新建軍艦的數量,除潛水艇之外,確實有下降的趨勢。總之,在擁有製造軍艦和海軍武器的資源方面,歐洲沒有別的國家可以與英國相匹敵。1937年投產的五艘戰列艦中的第一艘,已接近完成(“英王喬治五世”號於1939年2月下水)。英國也有一個比任何其他強國都龐大的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在受條約限制的那些年間,英國巡洋艦的力量日益薄弱,所處地位岌岌可危;執行現行規劃以後,巡洋艦的狀況也大有改善。1938…1939年之交,法國有三艘巡洋艦在建造。但義大利這時則連一艘巡洋艦也沒有在建造。另一方面,德國除根據1935年的英德海軍協定實現它應享的權利,在1938年12月把它的潛水艇數量增加到和英國不相上下外,同時還宣佈,在這項協定允許的範圍內,它打算把兩艘最新的巡洋艦改造成兩個等級中較高的一級,從而增強它們的火力裝備。這樣就將使德國擁有五艘一萬噸級、配有八英寸口徑炮的巡洋艦(其中一艘在戰爭爆發時已造成,另外兩艘到1940年年中可望完工),同時又增加了已經夠大的伸縮餘地,在這個範圍內它可以建造低一級的小型軍艦。

不過,從總的情況看,英國唯一感到害怕的是潛艇方面的競爭,這對它是有威脅性的。近年來德國和義大利的建造潛艇計劃是規模最為龐大的,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執行的速度方面都遠遠超過其他各國。無疑,俄國也在大力建造潛艇,雖然其確實規模不大清楚。在1935年的英德協定賦予德國建造潛艇的權利以前,德國沒有潛艇,至少沒有已建造完成的。然而1938年8月22日在基爾港舉行的海軍檢閱中,卻有了三十七艘潛艇參加檢閱,另有三十一艘業已建成或正在建造中。雖然根據英德協定,德國潛艇的總噸位不得超出英國的百分之四十五,可是到1938年底德國已建成的和正在建造中的潛艇總數已超過英國。這很可能是因為其中近半數是二百五十噸級的小型近海潛艇。

1938年12月德國引用了海軍協定中的這樣一個條款:在“特殊情況”下,並在正式通知英國政府之後,德國可以建造等於英國潛艇總噸數的百分之一百的潛艇。所謂“特殊情況”,據說是指俄國潛艇實力的增長,但是其動機,實際是要使德國擁有一定數量的一千噸級或一千噸級以上的遠洋潛艇,而百分之四十五的限制,就使得這一目的很難達到,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