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需的金錢數額是多大?秦國府庫能否一次承受?秦人素有苦戰傳統,將士幾乎不計較軍俸高低。自然,此間前提是秦國以獎勵耕戰為國策,歷來不虧征戰沙場的將士。縱然在變法之前,秦國朝野愛惜將士也是天下聞名的。否則,以秦獻公時期秦國的窮困,根本不可能屢屢以強兵苦戰對強盛魏國保持攻勢。如今鄭國渠修成,關中眼看日漸大富,再加蜀中盆地之都江堰成就的米糧沃土,秦國擁有兩個天府之國,對待解甲將士自然更不能摳掐。

王綰與丞相府大吏們反覆計議,初定:兵士無論戰功高下,每人以十金歸鄉;千夫長以下頭目無論戰功高下,每人三十金歸鄉;將軍改任,每人十金以為撫慰。歸鄉不計戰功,是因為秦軍之戰功歷來單獨賞賜,每戰一結,從不延誤。如此算計,秦軍歸鄉總人數大體在十萬餘,所需金錢總額在百萬餘金。若一次支付,府庫頗是吃緊。若不能一次支付,王綰則有愧對將士之慮。

“老軍歸鄉,大數可在關外大營?”嬴政聽完稟報叩著書案。

“關外大軍七成,其餘關塞三成。”

“金錢該當不難,一定要一次發放歸鄉金!”

“軍備器械,王翦蒙恬還要百萬餘金……”

嬴政站了起來,狠狠大展了一下腰身道:“關外大軍目下有戰,解甲至少在三年之後。丞相且與王、蒙兩位先會商出一個辦法。總歸一點:五年之內老軍逐步歸鄉,每次都要乾淨了結安置事宜;若有老軍在歸鄉之前戰死傷殘,撫卹金還得加倍。如此算去,總金則可能達三百萬上下,須得預為綢繆。”

“正是。臣立即在會商後擬出實施方略。”

正在此時,趙高輕步走進,在秦王耳畔輕聲幾句。嬴政目光一亮,霍然站了起來。王綰知道秦王事多,一聲告辭立即去了。嬴政整整衣冠,隨即大步走出書房,方到廊下,便見兩人身影從對面白石橋聯袂而來。年青的秦王快步走下石階,遙遙便是一躬:“大賓夜來,嬴政有禮了。”

“對面便是秦王。”李斯低聲一句。

尉繚子一直在悠悠然四面打量,根本沒有想到秦王會親自出迎。無論李斯如何自信,他都鐵定地認為秦王早已安臥,之所以欣然跟隨李斯進入王城,也是想看看秦國王城的深夜光景。兵家出身的尉繚子堅信,一國王城的夜色足以看出該國的興衰氣象。臨淄王城夜夜笙歌,聲聞街市。大梁王城入夜則前黑後亮:處置國事的前城殿閣官署燈火全熄,後城則因魏王與嬪妃諸般遊樂而夜夜通明。新鄭王城則內外燈火幽微,夜來一片死氣沉沉。趙楚燕三國也大體如此,薊城如臨淄,郢都如大梁,邯鄲如新鄭。尉繚子從來沒有進過秦國王城,李斯特意領他穿行了整個前城。一路看來,官署間間燈火明亮,時有吏員匆匆進出,正殿前的車馬場也是車馬紛紜時進時出。尉繚子不禁萬般感慨。雖則如此,尉繚子依然將夜見秦王這件事沒有放在心上。畢竟,君王四更不眠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山東六國沒有一個君王能夠如此勤政。尉繚子只抱著一個心思,看看秦王書房,看看李斯因失言而生出的尷尬,提醒他切莫言過其實。尉繚子相信,一切都將在他妙算之中,絕不會有絲毫差池。

“如何如何,秦王!”尉繚子驚訝了。

“繚兄重聽麼?秦王大禮迎你。”

此刻,對面那個高大的身影又是一躬:“大賓夜來,嬴政有禮了。”

尉繚子頗感手足無措,連忙一拱手:“大梁尉繚,見過秦王!”

“自聞先生將來,嬴政日日期盼,先生請!”

嬴政側身虛手,那份坦誠那份恭敬那份喜悅,任誰也不會當做應酬。尉繚子心下一熱,不禁看了看李斯。李斯慨然一拱手:“先生請。”尉繚子再不推辭,向秦王一拱手,大步先行了。堪堪將上石階,早已經等在階前的趙高恭敬一禮,雙手伸出,似攙扶又似引路地領扶著尉繚子上了高高石階,又走進了燈火通明的大書房。

“小高子,小宴,為先生接風!”嬴政沒走進書房便高聲吩咐。

“啟稟秦王,繚不善兩酒,已飲過一回了。”

“臣與先生飲了一罈老蘭陵。”李斯補了一句。

“好!那便飲茶消夜。煮茶。先生入座。”

不待尉繚子打量坐席,嬴政便虛扶著尉繚子坐進西首長案,自己坐進了東首偏案,李斯南案陪座,北面正中的王案便虛空起來。如此座次,是戰國之世賓朋之交的禮儀,主人對面為大賓尊位。尉繚子很明白,若秦王坐進原本的中央面南王案,今日便是臣民晉見君王。如此座次,今日則是嘉賓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