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這段經歷為他後來在北大確立“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辦校原則打下了基礎。

蔡元培是進士、翰林,他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根底。在解釋“思想自由,相容幷包”原則的時候,引用了《中庸》的話,他說:“我在北大實行‘思想自由,相容幷包’,這可以用《禮記·中庸》裡的話來說明,那就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在“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辦校原則下,北大校園內出現了諸多各擅所長而又個性迥異的著名學者。既有像留著小辮子的辜鴻銘這樣的推崇儒家學說的學者,也有胡適、高一涵、劉半農、錢玄同、李大釗、陳獨秀等一批思想激進的人物。

1918年的蔡元培異常忙碌。

為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他先後發起成立了一系列專業團體,涉及經濟、法律、地質、書法、繪畫、音樂、體育等領域。1月19日,為進一步扭轉校風,蔡元培親自發起成立了進德會。

進德會入會章程

示威遊行的學生

據郭建榮講,進德會分為三種會員。甲種會員為基本會員,要求不嫖不賭不娶妾。在這三戒之上再加不吸菸、不喝酒、不吃肉,就是乙種會員。然後再加不做官、不當議員,就可以做丙種會員。因為蔡元培是發起人,所以北大教員、職工、學生大約一半以上,四五百人都參加了進德會。

1918年即將過去,已過“知天命”之年的蔡元培仍然在忙碌著。

12月10日,他在《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中,為北大確立了今後的發展目標:“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正是這一目標的確立,使北大終於成為一所世界名校,孕育出無數棟樑之才,進而影響到近代中國的歷史程序。

蔡元培改革北大(2)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對全國高等教育影響深遠。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這樣評價蔡元培:比較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劍橋、牛津、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大學等等的校長當中,在某個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大學校長的身份,能夠領導一個學校,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到第二人。

位於東堂子衚衕的蔡元培故居本是一所十分簡陋的宅院,但是,幾個月後爆發的五四運動,卻使它突然具有了一種特殊的地位。

1919年5月3日,蔡元培秘密獲得有關巴黎和會的一個驚人訊息。原來,正在參加和談的中國代表團接到密電,命令他們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同意將德國在山東掠奪的特權全部讓與日本。

蔡元培聞訊後大為震驚。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指望政府堅持立場已經完全沒有可能了。當天上午,蔡元培召集傅斯年、羅家倫等學生代表到家裡通告情況。然後,立即召開全校教職員會議討論形勢。5月3日晚上,北大全體學生召開大會,決定第二天舉行遊行示威。

5月4日下午,數千學生在天安門前舉行示威大會,並與不斷加入的市民、工人、商人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上街遊行。自此,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正式拉開了帷幕。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所有的歷史教科書上都有這樣一段對五四運動的評價: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它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準備。

五四運動自當無愧於這樣的評價,而推動這場運動的先驅們也必將因此而載入史冊!

。。

陳獨秀叱吒風雲(1)

陳獨秀

1918年新年伊始,愛熱鬧的北京人正忙著趕廟會,盼望著來年能夠平平安安地度過。然而此時的陳獨秀卻顯得異常忙碌。應蔡元培校長的邀請,他就任北大文科學長,正集中精力進行教育改革。

當年北大的排球比賽

當年北大的音樂課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唐保林評述陳獨秀的教育思想說:“陳獨秀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大學不應該成為做官的階梯。教育方針應該是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而不是相脫離。教育方法應是啟發式而不是灌輸式、填鴨式的。學生想說什麼、想學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學校老師就幫助他學,這樣讓學生主動自由地來學習。這樣的教育方針、這樣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來看還是比較先進的。”

陳獨秀透過引進人才、增設新系、允許學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