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勤學敏思,一點就通,舉一能夠反三。
二十歲出家前,空海便讀遍儒學著作,二十四歲寫出《三教指歸》一書,比較儒、道、釋(佛)三家的學說思想。
空海入唐,拜惠果為師。凡道俗僧窮一生之力都學不來的,空海只在短短三個月就盡得密宗玄奧。“不可思議呀!不可思議呀!”從惠果大師到同門師兄都不禁讚歎。
年邁的惠果傳法給空海,並把弘揚密宗的任務託付給空海之後不久便圓寂了。那年空海才三十二歲。
空海回日本後建立密教真言宗,死後日本天皇追諡他為“弘法大師”。
空海是宗教家、教育家,也是書法家、詩人、畫家,本尊即具備不可思議的才質,不必等到小說家虛構並以法力加冕。
除了才智,據說空海具有神秘力量。兩種形象加在一起,空海在小說裡的表現如此傑出,也就順理成章了。
“沙門□□”,為什麼“□□”裡的人名是“空海”,而不是其他和尚?
然而有比空海更適任的主角嗎?
夢枕獏選擇空海為主角,一如吳承恩《西遊記》筆下的唐三藏,從真實人物傳記裡取經,選角適切,不但說服力足,且形象鮮明,為小說成績加了不少分。
選定空海,不單是他博學多聞、艱苦卓絕,更大的原因是,空海的傳記本來就記載許多靈異傳奇、神怪傳說。
傳說空海年輕時入山修行,有一次在入定中,利劍由空中飛降,射向他的頭頂。他剎時領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也奇怪,利劍隨即轉向,插進山壁。
又有這麼一段傳說:某日,空海來到一座城鎮,聽聞當地常有妖魔出沒,鎮民要求空海作法袪魔。空海持筆對著天空,虛擬揮毫,寫下一段經文,寫完後天空清楚地浮現一段經文,久久不散,此後,妖魔鬼怪不再出現。
種種傳聞為空海增添神秘色彩,《沙門空海》有鬼魅神佛,也就不足為奇了。
空海便這樣成為小說的第一男主角。就好像西洋畫家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達芬奇密碼?而不是梵高、畢加索密碼?
故事愈是真假相映、虛實相生,就愈扣人心絃。
夢枕獏憑豐富的歷史知識,以及充沛的想象力,做到了。
不知道夢枕獏當初如何構思,他找到楊貴妃生死之謎這個切入點之後,和另一個點——空海入唐取經,連綴成一條軸線,一拉便拉開小說序幕,扯出一段故事。
也許日本人對楊貴妃未死的傳聞比中國人更敏感。
日本有個叫做久津的漁村,被稱為楊貴妃之鄉,因為當地人相信當年楊貴妃大難不死,乘船漂泊,最後漂到日本“唐渡口”,也就是今日山口縣的久津。
有這一層地緣關係,加上故事悽美,要想不成為日本小說題材也難。
楊貴妃之死,眾說紛紜。官方說法是玄宗逃亡途中,為平眾怒,把楊貴妃縊死於馬嵬驛。其他死法,或曰死於亂軍之中,或曰吞金而死。
或者根本未死。
如果沒死,下落何方?隱姓埋名、流落民間(做了道士、女尼)最可能,也最合理,但最沒想象力。
最為勁爆的觀點出自已故學者衛聚賢(許多資料誤為“魏聚賢”)《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說楊貴妃遠渡重洋,被人帶到美洲大陸去了。是耶非耶,關鍵不在楊貴妃是不是到了美洲,而是中國人是否發現了美洲?
比較起來,楊貴妃在重重掩護下,漂洋過海,逃亡並終老於日本的說法較為合理,較不誇張,而且充滿想象空間。
但這麼一來等於否定正史書寫。“上(玄宗)乃命(高)力士引(楊)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尸置驛庭,召(陳)玄禮等入視之。”《資治通鑑》這樣記載。
夢枕獏處理這個歷史題目,絕頂聰明,他既不說中國史書寫錯,也不說民間傳說是對的,他說兩者皆對。
然而死就死,活就活,怎麼可能又死又活,兩者都對?夢枕獏必須自圓其說,而且圓得漂亮。
夢枕獏說,兩種記載都對,但事實只有一個:楊貴妃被縊死,卻未真死,道士運用“尸解法”,讓楊貴妃逃過一劫。
夢枕獏調和正反,在矛盾中求統一,這份想象力真令人佩服。
然而人終有一死,即使楊貴妃不死於馬嵬驛,但在日本含恨以歿、抱憾以終,也足以讓人掬一把同情淚。
往者已矣,生者何堪?
在世人想象中,楊貴妃難遣人間未了情,怨念如此之深,不太可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