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沒有功夫就沒有名牌。而功夫是經過長期實踐,經過無數次失敗和挫折,最後凝結出來的智慧。
反思七:品牌“萬能論”對經營有害
過分誇大品牌的作用,認為只要品牌好,就能賺錢,致使企業犯了名牌“萬能論”的錯誤。這個錯誤也是企業容易犯的。而且,連真正的名牌企業,也在犯這種錯誤。麥當勞也犯過這樣的錯誤。比如麥當勞在揚州開店就不那麼成功,我聽很多人說,揚州麥當勞是失敗的,我開始不太相信,麥當勞名氣這麼大,經營這麼好,怎麼會不行呢?我97年下半年專程到揚州考察了那家麥當勞分店。那個店無論是硬體或軟體都是一流的,可就是沒有生意。我中午12:20來到麥當勞餐廳,直到13:40,客人還不足1/3,他的餐廳經理告訴我,像這樣的生意還算是好的呢。當然不知道現在這個分店如何?
幾年的實踐,使我們懂得這樣一個規律:企業的品牌是重要的,是有價值的。越是名牌企業,他的價值越高。這大家都是知道的,可問題是,你就是名牌企業,也要遵循市場規律,也要做好市場調研。不是因為你是名牌企業,你就放到哪裡哪裡“亮”!
反思八、現代企業需要“四套馬車”
現代企業要想成功需要有四套馬車的“合力”共同起作用。這“四套馬車”都是什麼呢?他們分別是:創業家(企業的設計者、資訊的製造者、品牌的打造者);金融家(資本運營師,融資、投資、資本買賣、IPO);職業經理(企業的管理、營運、市場的營銷,利潤的創造者);技術總監。這四種人,缺少哪一種,都很難取得成功。
是的,你僅僅就想做一個小商店、小店鋪、小餐館、小企業,當然不需要這些人員,你只要勤奮,一年過上小康應該沒有問題。可是你想做一個連鎖業,做一項事業,想創一個品牌出來,你沒有這四種人的成功組合,是難以成功的。
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你既善於策劃、你又善於管理,你既善於管理,又非常精於市場營銷,而且又是軟體設計高手。當然,也不能說就沒有這種人的存在,我要說的是,你即使這樣的萬能型人才,也需要團隊,也需要四套馬車的組合。我們這個時代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英雄”時代了。這是綜合的時代,是合作的時代。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與人無論性格、氣質和能力,由於後天的不同影響,他們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比如擅長創業的人,思想活躍、資訊量大、對時代敏感,有不怕一切困難的魄力,這種人從不愛斤斤計較,比較寬容,善解人意,人際關係較好,然而這種人往往不善精細管理,不善於理財,有大手大腳的“毛病”。職業經理,之所以叫職業經理,不僅具有科學的管理手段,而且還具有科學的管理理念,不僅善於管人,也善於理財,這種人還有一個“美德”,就是把對企業的責任作為自己職業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把與企業同舟共濟的精神作為管理能力的再現。
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侷限,缺少創造性。職業經理如果與富有創新意識性的創業家們緊密合作,必將如虎添翼。
談到金融家,在現代企業運作中,作用實在太大了。一個企業,一旦你有了一條金融線,你得到的不僅是資金,你得到更多的是“信用”和資產的“倍增效應”。這種效應跟產業資本完全是兩個概念。他跟你得到了某一個私人老闆或一個什麼地產公司給你的投資是完全不同的。企業有了金融機制,有了這條“金融線”,才算你在做一個真正的事業。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這個金融線也都是國際化的,都是專業的投資機構。
我很難想象,一個要做成大的連鎖集團的企業,沒有這條“金融線”的支援,沒有引入金融機制。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定是短命的企業,即使很有名氣,也是稍縱即逝的。
當然,你有了這條金融線以後,你的職業經理團隊,才會壯大起來,才有凝聚力、戰鬥力。總之,你真想幹一番事業,就需要這“四套馬車”。如果除了你這一套馬車而沒有其他“三架馬車”的話,就做個小買賣吧,千萬別貪大。
記住:在某種意義上講,麥當勞品牌是金融家們打造出來的。
反思九、失敗的老闆大多身患“多動症”
我在讀中國象棋棋譜時,體會最多的是,動“老將”是忌諱,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一般不要移動“老將”。這個原則對經營企業也有啟發。
這裡涉及一個哲學範疇:靜和動的關係問題。在哲學上,靜和動是一對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兩